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經濟一週〕球員身價影響公司收益

球員身價影響公司收益


本文刊於1646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無形資產往往會成為公司利潤的提供者,但當有關的情況出現不可預期的變化時,便會影響了公司的財務表現。


讀者很多時都會留意上市公司的營運表現,尤其是其營業額。當然,營業額往往會受很多因素如經濟環境、行業趨勢、市場運作以至個別客戶的潛在條件而有所變動。故此,了解當中變動的因由,便應從根本著手。

若以專注足球業務的伯明翰環球控股有限公司(02309)為例,大家或許可以見到,作為本身擁有英超球會伯明罕足球會的上市公司,其營業額所涉及的職業足球營運,當中包括球隊及其隊員於落場時的贊助、賽季及比賽日的門票收入、以及分銷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廣播協議、杯賽的廣播收入等。

球隊乃無形資產


然而不能不留意的是,擁有球隊本身屬於一項無形資產,皆因職業足球員的身價往往與其衍生的收益成正比。而公司如何處理有關的無形資產,就值得讀者從報表中了解。

按照現時會計準則第38條:「無形資產」所規定,無形資產可以分為依有關合約所定的有限制年期及無限制年期兩種。從伯明翰環球的年報中可以知道,公司所收購的註冊球員屬於前者,而準則的要求是將具有限可使用年期的無形資產,按其於估計可使用年期內以直線法確認作攤銷。故此,伯明翰環球以有關球員的合約期間作全數攤銷,年期介乎一至五年。

而當管理層認為有關的球會有機會達致一線隊出場的合約協定次數,就會以應計款項計提撥備。倘若有關的結果並不確定,則應付的最高金額披露會以或然負債仍示。

身價因聯賽表演而定


至於伯明翰環球中所擁有的另一項無形資產,則是關於其基地位於英國伯明翰市的職業足球球會的商標。公司將其界定為具有無限可使用年期,故此,按準則並無作出攤銷的需要。

當然,除了落場所產生的利潤之外,基於球隊本身為無形資產,很顯然可以從中衍生出不同的營運及利潤。例如伯明翰環球就與獨立第三方訂立協議,以於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間的五個球季內,使用Birmingham football Club(「BCFC」)的標誌製造運動服裝作為回報。

就此,伯明翰環球便可以藉收取特許權使用費,作為公司的收入來源之一。當然,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會按BCFC於英超或歐霸盃比賽的表現,以及參考已售運動服裝淨售價總額而釐定其某百分比。

不過,不幸的是BCFC於2010/2011年的球季由英超降班後,其合約的獨立第三方已提前終止協議。而2011/2012年在附加賽中球隊被淘汰,因而失去機會重新晉升英超,亦因而令其第二年留在冠軍聯賽,從而影響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收益。

就上述的情況,伯明翰環球的核數師亦因無法準確地確認使用BCFC標誌時所產生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以及無足夠內部監控系統可供進行審核為由,而發出了不發表意見的核數意見。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稅務知識 〕稅局如何秤身家?

稅局如何秤身家?


本文曾刊於2013年5月30日Metro Daily



大家都知道稅局的權力不少,尤以追稅方面。的確,稅收是維持公共開支的一個主要來源,故此《稅務條例》賦與稅務局頗多方法去追稅。

就如何評定納稅人的稅負,以「秤身家」較為人熟悉。那麼稅局是如何替人秤身家?

其實原理並不複雜。假設納稅人月薪1萬元,一年收入就是12萬,七年合共有84萬。而當稅局替納稅人秤身家時,會先行找出七年前的淨資產(即資產減負債),再比對今天的淨資產。假設七年前納稅人有50萬淨資產,七年後卻有150萬,試問就算不吃不喝,也不能累積如斯數目的財富,稅局當然會進一步查稅了。

惟上述例子是極度簡化,因為當中仍需要對總收入作某些調整。例如當納稅人中了六合彩20萬,便會予以從上述的150萬淨資產剔除,減為130萬,因為有關的彩金可以解釋其20萬的資產增加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稅務知識 〕我無須報稅

我無須報稅


本文曾刊於2013年5月29日Metro Daily



有些行業像補習老師、教琴導師或自由職業者,如Home office的撰稿人或上門的推拿師,都會有個錯覺,就是既非受薪,亦無商業登記,便覺得不用報稅,其實並不正確。

雖然上述的納稅人都不屬於公司僱員,但從其工作所賺取的入息,卻符合《稅務條例》第14條中,所指的「在香港經營任何行業、專業或業務所得的利潤」的定義。當然,由於納稅人並無向稅局申請商業登記證,所以便不會收到報稅表,故此便出現「我無須報稅」的錯覺。

事實上,除了小販、漁民、從事園藝的種田或種花人仕、擦鞋仔或慈善機構外,所有營商者都需要申請商業登記證。故此,若稅務局「嚴格執法」,除可要求納稅人報稅外,還可加控不遵守《商業登記條例》。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一週〕了解終止業務 加強深入分析

了解終止業務 加強深入分析

本文刊於1645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公司的營業狀況,有時會因經濟問題或轉形而來個大改變。通常,有關的情況都可以從財務報表中了解一二。而這種轉變亦有機會令公司踏上新的層面。

前稱城市電訊(香港)有限公司的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01137),主要從事多媒體業務。其實,從其2012年的年報中不難發現,公司較早前出售了所有包括固定電訊網絡(即固網)及國際電訊(即長途電話)的業務,而銳意專注於其多媒體業務。

何以見得?其實年內從香港電視的年報中,已反映了一項頗重要的交易:出售香港及加拿大的電訊業務。從交易中可以看到,公司獲得了一筆約48.73億港元的代價,以作為二十年固網及長途電話的總結。

分成兩大業務


從其截至2012年8月31日止年度的綜合損益表中,可以見到有「持續經營業務」及「已終止業務」兩大類。來自持續經營的業務錄得7,382萬的虧損,但已終止的業務卻錄得除稅後的溢利,金額更達到37.71億。

按會計準則中的《財務匯報準則5》,已終止業務本身原是公司的業務一部分。以香港電視賣出的固網及長途電話業務的個案為例,由於終止業務來年便不會再出現,故此若將有關的營運數據,包括生意額、相關的開支及銷售成本、運作時所衍生的現金流統一反映於賬目上,無疑令報表的閱讀者有所混淆。

再者,不撇除有關的終止業務,相關的持續經營業務更難與去年或來年作有效及有意義的對比,以清楚了解公司的財務表現。故此,準則要求,倘若一項業務被歸類為已終止業務時,其賬目將於收益表以單一項目呈列,當中至少需要包括:(i)已終止業務的除稅後損益;及(ii)於出售資產或出售構成已終止業務的組合時,所確認的除稅後收益或虧損。

賣家當賺一筆


就香港電視的已終止業務而言,基於公司於2012年3月31日已向買方訂立買賣協議,以出售固網及長途電話業務,而當中亦定出包含了網絡開支及銷售成本,即支付予本地及海外營運商的互連費用、租線費用、節目費用,以及收費電視服務的製作成本,故此讀者便可從其綜合財務報表中,尋找到已作重列的已終止業務部份的營運情況。

再參考已終止業務的現金流量狀態,進一步能見到其淨現金流入額為45.39億,當中主要由投資活動貢獻。其次,有關的出售行動令香港電視產生頗正面的財務影響。因為當中所出售的資產淨值,包括了商譽、固定資產、應收賬及銀行結餘僅值14.91億,但卻能賣得48.73億!扣除了授予無形資產,即包括電訊容量不可剝奪的使用權及電訊服務使用權後和相關的交易成本後,出售已終止業務最終錄得35.2億的收益。顯然易見,「賣家當」為公司賺了一大筆。

與此同時,雖然「賣家當」為公司帶來了一次性的進帳,但讀者可別忙了持續經營的業務才是往後的主力收入來源,故於分析將來的財務表現時,亦應謹記了解。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工會的二三事

工會的二三事


〔本文刊於2013年5月24日信報「年青有計」〕


筆者曾經以「工會」為名撰文,帶出會計業界的辛酸情況。欣見於拙作見報數日後,有另一位作者於信報內以此為題行文,作進一步的探討,並且於網絡上廣為開傳,另筆者悲喜交集。

喜的當然是劣文令人引發興趣及掀起不同層面的討論,惟悲的卻是因筆者詞窮文拙,以致令部份朋友誤解。

就卓文兄借筆者劣作「香港會計師『工會』」而撰文之「會計工會」,翻查筆者之原文中,並無刻意將「公會」或「工會」作地位上的比較,亦無直接或間接地作出褒貶之意,更遑論作矮化任何一方之舉。相反地,筆者認為「工會」當中的工作人員,其專業知識著實不在少數,而且從業員的貢獻,亦非只單靠出賣勞力所得。

工會並非降級產品


是故,筆者充其量只是以其名稱上的分別,作出職能上的分析,並輔以事實作為支持。若因此得出將公會變成工會是為「降級」的結論,實非文章之原意,而且筆者亦不認同。

以「工會」爭取權益云云,純屬筆者天馬行空式的想法,惟筆者自覺尚未算是卓文兄文中所指之「不知民間疾苦的新一代」,其原因闡釋如下。

先說筆者始於90年代初期入行,至今待在會計業界也有二十個寒暑,雖不算得是會計業界的名流,恐怕亦不能歸類為「不知民間疾苦的新一代」會計師。

打從初入行的新鮮人,至今時今日略有小成,自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討口飯吃。筆者眼看到的是各大小會計師行,因推陳出新的監管條例、與時並進的會計準則及白熱爭競的業界同行,在在感受到各會計從業員長工時的問題,雖未致惡化卻並未見改善。究其原因,或許是會計真有其匯報的時間局限性,以及各會計師行所追逐的利潤增長所致。

處身於會計洪流的中游位置,筆者見到的是前浪(會計界的前輩們)昔日所享有的優越地位,以及後浪(年青會計師)今日所面對的惡劣環境及各樣競爭。筆者愚見,如按卓文兄之意見,將選票投給支持標準工時的政黨,並非解決問題之根本,反倒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是因標準工時乃停留在工業時代思維的產物,亦即將工作量化的基本概念。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殺頭的事有人做,賠本生意無人問。」連殺頭的這麼一件大事,只要肯出錢,都會有殺手代勞;但當遇到賠本生意時,人們卻避之則吉。可見賠本生意是如何令人厭惡。

就標準工時及現時生效的最低工資而言,以及其漣漪效應影響,從營運的角度看,不就是增加成本及減低利潤的關鍵所在?作為會計師,當成本增加而引致公司的利潤減少(或出現虧損)時,應該怎辨?不外乎是開源及節流!面對非業界以本傷人的競爭者,開源似乎並非人人適用。那節流時受壓的又是誰?答案是不言而喻了吧!

故此,筆者覺得,與其立法對各行業作出諸樣的限制,倒不如回歸根本,從雙方的利益著眼點作教育還好。以筆者的事務所為例,奉行的是有償加班,因為筆者認為員工乃公司的重要資產,有付出自然應該得到應有的回報;再者,若單純以金錢量化雙方的關係,並不持久。是故除卻應得的報酬外,融洽的工作環境、適當的晉級階梯及合理的知識增益,亦是不可或缺。

另外,國內市場發展潛力優厚,會員應該北望神州,筆者絕對認同。反過來說,亦即表示香港的業界潛力匱乏。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年前筆者就曾撰文「尋找會計師的螢火蟲」,當中提到北上發展或令年輕男女感情易受考驗,聚少離多引致悲劇。

歷史巨輪不斷重演


而筆者自身處境亦可引以作例:由於人口老化的問題,上下四代均需筆者著手處理安排,難有多餘空間及時間「搭順風快車」,是不能也、非不為也。那末筆者又是否需要申請低級政府工,以獲取「一份定時工作」?

架建工會,回應各大小從業員的訴求,只是出於問題徵結難以解決之其中一法。歷史巨輪不斷重演,筆者寄望,會計界可別翻版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就好了。


在十八世紀中,法國政府四處征戰,英法七年戰爭及北美獨立戰爭支出龐大,大量國庫耗於君主的娛樂活動、大事修葺皇宮及取悅愛人等。例如路易十六極其疼愛其妻瑪麗·安東尼特,縱容她生活奢華浪費、揮霍無度。最後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於1788年宣告破產。

由於政府花費龐大,人民需承擔重稅。然而當時稅制極度不公平。貴族及教士只需支付極少的稅金,擁有法國十分一土地的教會無需支付任何稅金,而財政能力最低的平民階級則需支付近乎全部的稅項。人民生活困苦,對政府不滿日深。

在1788年春,法國發生旱災,並且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3年前乾旱中恢復過來,在上次乾旱中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請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閒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厘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持續不斷的自然災害造成法國糧食短缺,飢餓的民眾也越來越憤怒,暴力傾向也越來越明顯。毀滅性的雹暴之後的一年裡,麵包的價格漲到最高。上圖為於1789年7月14日巴斯第監獄被攻佔的那一天,麵包的價格也達到最高點。

[法國大革命的起因: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稅務知識 〕最具成本效益的子女免稅額申報

最具成本效益的子女免稅額申報


本文曾刊於2013年5月16日Metro Daily




筆者作為註冊稅務師,不時會面對客戶一些刁鑽的稅務問題。比方說,有一位很有計劃節稅的客戶,就問及在那一日出生的子女,才可享有「最具成本效益」的子女免稅額。

問題本身或者可理解為:既然子女免稅額是該課稅年度出生便可以享有,那若將剖腹生產的時間設定為3月31日,那豈不是可「盡享」子女免稅額?

筆者亦不得不佩服該客戶的「心思細密」。其實,如果稍為留意一下,就可以知道事實並非如此。試想十八年後,該名子女於課稅年度完結前過渡生日,那隨後的一年納稅人便不能申報其子女免稅額了(若該名子女為全日制學生則例外)。故此,有關的免稅額只不過是先於出世時的課稅年度獲得,所以並無任何「著數」或「盡享」之處。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稅務知識 〕如何避免雙重徵稅

如何避免雙重徵稅


本文曾刊於2013年5月15日Metro Daily




現今很多香港人都需要中港兩邊走,當收到報稅表時,有時或會感到困惑:我在大陸已經交了稅,為何還要報稅?又或者,既然覺得不用納稅,就乾脆填上「零收入」就算了。

其實,香港稅務局並不知道納稅人是否已在其他地方繳稅。故此,若有關的收入全數或部份已經納稅,而跟香港的薪俸稅性質上大致相同,納稅人就應該先於報稅表填上總入息,再於報稅表的附錄的第4部分內,填上已納稅的有關收入,以便就其入息根據《稅務條例》第8(1A)(c)條向稅局申請豁免徵稅。

須留意,納稅人於申請豁免雙重徵稅的同時,亦需要一併提交已完稅的証明文件。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香港會計師「工會」

香港會計師「工會」


〔本文刊於2013年5月10日信報「年青有計」〕


記得去年,筆者於報章上,見到某會會長的會計師同行接受訪問,惟未知是記者的文化水平或是溝通問題,竟將其學會名稱由「公會」誤寫成「工會」。報導出街後,網民當然地以此作為笑話。雖然筆者覺得有關的錯誤應為無心之失,卻興起了查考有關名稱的分別。

作為會計師的一員,最熟悉的莫過於以「成功關鍵,成就共見(The Success Ingredient)」為口號的香港會計師公會。

貴為香港唯一法定的專業會計師註冊組織,公會專責監管在香港的會計專業,包括處理會計師的註冊、舉辦專業考試、制定專業道德標準及監管會員操守和專業水平等。

由於其獨市性質的關係,公會地位超然,會員皆以其馬首是瞻。而且由於組織亦涉及多方團體,諸如執業會計師、銀行界、商界會計人仕(PAIB)、監管機構、學術界以至政府的財政體系的利益,故以「公會」命名,自是理所當然。此舉亦可顯出其「公平、公正、公開、公道」的理念,以及業界及公眾對公會期望的公信力。

「專」貴地位 業界超然


不說不知,市面上的公會多如恆河沙數,規模較大的有大律師公會、銀行公會、投資基金公會、報業公會,中小型的也有如業主聯盟公會、中醫師公會以至專業攝影師公會等等。一般而言,公會的專業性或獨立性形象,可以說是不言而喻。

反之,「工會」雖然同音,但組織架構多以人數取勝。其實,工會原意是指基於共同利益而自發性組織的社會團體,為著一個或多個的目標而建立。

早期的工會源自於以打破中世紀商會的壟斷,而由學徒與幫工自發而成的社交性組織或互助性機構,目的是幫助工人就其薪資與工作時間等問題,向行會師傅及中間商進行討價還價,並且組織個別如罷工行動,以回應己方期望的訴求。

就以近日鬧得全城熱烘烘、長達四十日的罷工行動為例,當中的碼頭工會便正正是工會的典型。通常工會組織的高層人仕多由員工選出,以代表廣大員工的利益。亦因為個別工人的談判及議價能力有限,故此工會多以發動罷工或抗議等抗爭行動作回應。雖然有關的工潮已經告一段落,惟筆者相信,真正的集體談判權才是日後的主菜。

業界會員 地位黯然


或有人會說,「工會」是給非專業工種或勞動階層的工人組織的別名,筆者對此卻不敢苟同。觀乎本港的工會當中,有公務員總工會、建造業總工會、鐵路職員工會、印刷業工會、海員工會以至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等,當中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在少數,從業員的貢獻亦非只單靠出賣勞力所得。

那麼,從事會計業的仝人究竟應身處公會還是工會?依筆者愚見,公會需要平衡各方持份者的利益,亦務必要維護業界的尊嚴,以公會之名運作實在無可厚非。惟不少同行都覺得,無論是中小型行的會計師與大會計師行之間的利益矛盾,或是年長已上岸的前輩與年輕會計師所面對的前境落差,以至會計師的長工時及對外予人的專業形象等,均不能簡單地寄望公會可以一一解決。

進一步而言,會計界長工時的問題存在已久,而行業人數的高增長率亦躍見於各討論層面上,加上不時新加入的各樣準則及監管規條,實在無法不叫人嘆息會計業界的辛酸。

忽發奇想,為著維護業界自身的權益,會否考慮架建工會,以回應各大小從業員的訴求,例如爭取合適工時及合理待遇?或許又可以換個方式,以閒聊為主、協會為命,作全天候式的深入討論?雖然此等想法有點流於天馬行空,卻不失為凝聚業界的一個方法。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經濟一週〕精彩的受到限制保留意見


精彩的受到限制保留意見


本文刊於1644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很多公司的核數師報告,都是投資者及分析員作為參考公司的財務狀況的一個指標。無保留意見的核數師報告當然人人樂見,但有保留意見的也值得了解,為何公司的管理層未能按要求提供有關資料予核數師。


翻查於中國內地從事管理林木和銷售木材的中國森林控股有限公司(00930),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業績,便出現了多達9項「因核數範圍受限制」的保留意見,以及很多上市公司近年來都有,因淨負債的強調事項。不消說,公司的核數師最終給了一個「不作出意見(Disclaimer opinion)」。

多達9項保留意見的核數報告並不多見,筆者細閱當中的文字,卻發覺有些情況可予讀者分享。

首先,保留意見指出過往年度的審核範圍受到限制,因而影響了財務報表的期初結餘及比較數字。驟眼看去並無太大感覺,因為筆者亦試過接手別家核數師事務所的客戶,因未能取回賬目明細,或因個別客戶未有於早年進行核數,以致令到期初的結餘出現根本性的不確定,令到期初結餘(即Opening balance)不能作為藍本,引致第二年度的數據有可能不正確。

多於一套的會計賬冊


不過,再深入了解中國森林的註解,卻發現並非如此簡單。報告當中提到,中國森林的前任核數師在審核2010年的賬目時,發覺了多項違規的事項。故此中國森林便成立了獨立董事委員會進行調查。


就有關的調查所得,發現中國森林其中一家位於雲南的全資附屬公司「昆明錦德林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保存了不止一套會計賬冊。而由於昆明錦德的會計及財務團隊,以及其資源管理部的若干人員,自2011年2月中起曠工,而公司自此亦無法再聯絡到他們。所以,管理層無法找到昆明錦德於2011年之前當地辦事處存置的賬冊、記錄及相關證明文件。

遺失支持文件作證明


可以想像到的是,有關的賬冊及記錄直接影響到昆明錦德的會計記錄之完整性及準確性,亦進一步影響到中國森林的綜合財務狀況。

另一個由此而衍生的期初結餘問題,就是中國森林的全資附屬公司「滿洲里億尚林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的會計記錄,與其總經理及若干職員用來向客戶收取銷售所得款項,以及向供應商支付款項的私人銀行賬戶被發現存在差異。而已向中國稅務局遞交的滿洲里億的中國經審核財務報表,與其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的綜合財務報表,亦被發現存在差異。

基於遺失了若干支持文件證明,核數師最終未能執行令人信納的核數程序,以釐清滿洲里億所進行的交易,從而對其完整性、準確性、存在性、估值、分類及合理的披露等獲得確認。

至於中國森林其他的受限制範圍,不外乎關於如存貨或銷售及貿易應收款項應否及如何作出減值、附屬公司權益的處理方式、人工林資產的林權證確認性等。

整體而言,若以核數準則角度,上述的會計項目因其種種原因,以致無法令核數師進行應有的核數程序,出現「無意見」絕對不足為奇。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經濟一週〕財務公告要留心

財務公告要留心

本文刊於1643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上市公司的財務公告,可以帶出較主要的會計數據及重點事項,以令閱讀報表的人仕可以於短時間內,掌握公司的營運要點。不過,有時報表的質素或有缺失,大家需要小心閱讀。

在創業版上市、從事銷售美容儀器及美容產品、專利權費收入、療程服務及提供培訓課程的中國金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8176),其賬目便甚具「可觀性」。

首先,從公司的中期業績公告,可見到於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三個月及六個月的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內,營業額分別為86.5萬及439.4萬港元;然而,相關期內的銷售成本卻高達228.2萬及677.9萬,亦即表示公司於該報告期內,分別出現毛虧損141.7萬及238.5萬,筆者著實覺得奇怪。

在做賠本生意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殺頭的事有人做,賠本生意無人問。」連殺頭的這麼一件大事,只要肯出錢,都會有殺手代勞;但當遇到賠本生意時,人們卻避之則吉。可見賠本生意是如何令人厭惡。

中國金豐上述的營運數據,就正正表示了公司是在做賠本生意。試想用228.2萬買入的成本,只能賣出86.5萬,亦即用2.63元買入的成本,方才賣1元!而且還未計及其他「燈油火蠟」如租金人工等等,那公司如何能賺錢?

正當筆者想進一步了解中國金豐的現金流時,赫然發覺業績公告內的簡明綜合現金流量表的三項主要數據,即經營業務所用的現金淨額、投資活動所用的現金淨額及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均呈負數,分別為728.5萬、448.9萬及1,176.7萬,三個數字加上應該是2,354.1萬;不過,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值物減少淨額卻只有7,000元!雖然筆者很快便發現是運算上的錯誤,估計融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淨額應為正數而非負數,惟如斯基本的運算錯誤,或令閱讀報表的讀者出現疑慮其準確性。

再者,核數師亦對中國金豐多個會計項目發出保留意見,包括中國金豐截至2012年6月30日的綜合財務報表,曾被核數師因審核範圍限制的影響可能重大,以及有關持續經營的重大不明朗因素,而不發表審核意見。故此,有關的年初結餘及相應數字是否能真實及公平地顯示,頓成疑問。

附屬公司未納入


另外,中國金豐亦未能取得附屬公司得富麗花•譜(香港)有限公司(「富麗花•譜(香港)」)及其附屬公司(「富麗花•譜集團」)、Clapton Holdings Limited、Blu Spa International Limited及Blu Spa Management Services Limited的完整賬簿及記錄。在缺乏有關的會計資料下,中國金豐便未能按照香港會計準則第27號(經修訂):「綜合及獨立財務報表」的規定,將相關的投資及營運狀況納入中國金豐系內的綜合賬目中。

進一步而言,缺乏賬簿及記錄亦令到核數師無法就中國金豐的應收及應付上述未綜合附屬公司的2.79億及133萬元,進行適當的核數程序,如確認減值虧損評估等。而且,由獨立的會計師公司所作出之法證調查,亦顯示在主要涉及富麗花•譜集團內,有一定數目的過往交易中可能為非常規交易,而且富麗花•譜(香港)亦啟動了債權人自動清盤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