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專.業.人 - 會計篇》九型人格 VS 會計專業

九型人格 VS 會計專業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7月24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筆者曾經於幾個不同的會計界場合上演講,主題為「九型人格性格學」,當中分析每種性格,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種實際問題及其處理方法。席間,通常最多同行朋友問的一個問題,就是:「那一種性格的人,才最適合擔當會計師?」

要回答這個問題,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但有一個大家都不是太滿意的標準答案是:甚麼類型性格的人,都適合當會計師。
或許有些朋友不太認識這套性格學,筆者試將其重點簡單介紹一下。其實九型人格只不過是從其基本恐懼(即基本恐懼驅使的自身行為),及相對所衍生的基本渴望(即用方法對抗恐懼以獲取渴望),去理解不同人的個性與特質,以及探索人與人相處之道。

至於是否某種性格才最合適擔當會計師?先撇除了本身的會計師資格及相關的工作經驗等外在因素,一般人都會覺得,會計師做事比較保守,又有些人認為太過內向的人不擅與客戶、上司或同事溝通,難以取信於人,其實不然。

會計師只不過是業界的一個統稱,自組會計師事務所如筆者般的,當然需要若干社交手腕(第三型人的特性);但某些部門可能較側重細心的部份,以便更容易發現出錯的地方(第六型人的特性),例如Internal auditor或處理Compliance 等工序的會計師。故此,是否某一類的人才適合擔當會計師,不能一概而論。

當然,我們常說要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以便能發揮其獨有的能力。正如你不會找一個兇巴巴的同事(第八型特性的人)在接待處的崗位上,客戶未入到來便會被其氣勢所嚇倒了!取而代之,這位同事或可以放在追客戶的應收款的角色上,工作時更能得心應手。

其實,無論你是公司老闆,或是部門主管,甚或是團體中的一員,如何將身邊每位同事的長處充分發揮出來,去推動別人完成工作,當真是千變萬化。下次筆者嘗試將每種性格的會計師綜合歸納,逐一為大家分析。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Clear to take off

Clear to take off


〔本文刊於2013年7月19日信報「年青有計」〕



近日,一套筆者期待十年的電視劇續集終於播放,各網上大小討論區及臉書群組,均出現空前熱烈的留言及品評。在此,筆者倒想借題發揮少許個人意見。

先說引頸以待的電視劇續集。由於當年所採用的題材新穎,而且人物角色、劇情、場景以至主題曲均有不俗的評價及口碑,故此打造了當時劇中各演員不俗的星途。年資匪淺的男主角不用多說,就連當時還算是一眾新人的男女角色,亦能於過去十年間發光發熱,成績有目共賭,當然亦歸功於各人起步時的工作態度及表現。

先入為主 人類通病


正由於這個原因,續集的強勢回歸叫很多人有很高的期待。然而,劇集還未上映,討論區卻先行爆料,並且出現了「期望愈大、失望愈大」的現象。首先有網民將續集主題曲與原劇主題曲作一比較,當中少不了一些惡搞成份,而且亦出現對個別角色及劇情的批評。為何會有這個情況?那就是先入為主的概念。

人類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先入為主。舉例如你首次認識一位新朋友,他給你的印象是很有活力、健談和容易相處,但當相識一段時間後,假如某天發覺他一聲不響,你或許只會覺得他偶爾身體不適,或是當時心情不佳,可能還會好言安慰或寄予慰問;但相反地,假如這位新朋友一開始便給你囂張拔扈、目中無人和自我中心,卻發現有天向你熱情問好,你或許會謀算對方是否心懷不軌,居心叵測,這亦是人之常情。

正由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亦是惟一一次的機會,將自己的第一個印象表現予另一個人,故此,初次的個人觀感對其日後的交往及相處有莫大的影響。中國人常有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及「事半功倍」就是此意思。

放在職場上看,一眾新鮮人無論學歷是如何的高、能力是如何的好、工作是如何的快,但若是返工數天便於工作時間交行貨,或仗著小聰明而練精學懶,更甚是當無人發覺時便放慢工作,欠缺自律。當被上司看在眼裡,則無論最後如何加把勁,也只會事倍功半,前途如何,不問可知。

從事核數的筆者,當然知道工作時需要專心一致,而且個別同事於處理審計時,或需要按自身情況去判斷形勢,有時或會出現不可預計的情況。工作的進度往往由不得筆者親自去監督,而且亦無從無時無刻去監察,只要知道一個大概便可以了。

故此,筆者奉行自律的原則,諸如電話、傳真、電郵,以至SMS、Whatsapp、facebook等都只會看成工作時的工具,筆者不會阻止同事以此與個別客戶或供應商作聯繫,但亦希望自律。畢竟,每個同事到社會做事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如果還要用到學校的記缺點大過等方式去作賞罰,也實在太丟人了吧?

未來征途由今天出發


當然這種做法亦是兩刃劍,新鮮人有時看在眼內,或許會覺得公司的文化如此,便自動「同步化」了。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而忽略了其他自己應該做好本份的地方,自視甚高者或會覺得已做得很好了。不過,「滿招損、謙受益」乃於社會大學中打滾的不二法門。就以劇集當中的男主角為例,其事業亦有高低起伏,勇闖高峰前後亦曾跌到過,難道就只因為自己做得好便能一帆風順?要成功,能力及態度,兩者不可或缺。

再者,筆者常跟同事說,到來工作不是充軍,筆者不會亦不能禁止其個人與外界的聯繫(當然以前打工時的公司則例外),尤其以現今發達的科技而言,不用電腦便用手機溝通。故此,學會如何自律及互相尊重就更形重要。除了賺得工資之外,更重要的是從當中學會了知識運用及處世態度,這些到是別人無法從其身上取走。

故此,筆者寄語後來者,尤其以執筆之時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畢業生,將來是各位今日努力的成果。若要成功便要自強不息,社會只會汰弱留強,若滿足於今日的安逸,則別仇視未來的不穩。若時刻抓緊夢想,則不難有朝一天可以展翅高飛,衝上雲霄。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文章分享〕沒有藉口的生活態度

沒有藉口的生活態度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我們都會有意或無意地加入各種各樣的藉口。

常見的例子如:「出門口時忘記了」、「早知道就不會做」或「如果我有時間一定會做運動」等等。可是,當我們說這些話的同時,卻不知不覺就為自己找了一個藉口,但問題本身卻仍然不能解決。

亦有一些人,無論遇到問題、挫折或失敗,都會覺得(或希望)與自己無關,而將問題歸咎於人家,甚至於希望別人也失敗,好也有個伴。

尋找藉口有用嗎?藉口一定程度上可以給我們於短時間內擺脫內疚的負面情緒,令心理上可以略作平衡,但卻不等於不用去思考及解決有關的問題。而且,長時期這樣做會令人有依賴性。經常找藉口的人,久而久之會減低處事的能力和責任心,亦會令辦事效率降低,結果是問題越積越多。

其實處理問題可以分三個層次:(一)解決當前問題;(二)了解問題癥結;及(三)避免同樣問題。先解決當前要務,再分析為何會有問題發生,最後是改善自己(或制度、系統等),以避免同類型的問題再次出現。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對自己對別人負責。而且,既然你有能力找藉口,就有能力找解決方法。與其找個藉口,倒不如找個方法。

如果你不想做某件事,你可以找到千百個藉口支持你不去做;但只要你想做那件事,你至少可以找到一個理由,支持你去做。改變自己來面對自己的問題,你會發現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少,一切將會變得更加順利!

想成功還是失敗,決定權全在你。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專.業.人 - 會計篇》專業會計師 VS 註冊稅務師

專業會計師 VS 註冊稅務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7月10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很多讀會計的朋友,都會參加相關的專業考試,藉以晉身為會計師。事實上,成為會計師後,通常可於公司內擔任不錯的職位,如財務總監或會計經理等,又或是進一步考取執業牌照,自組會計師事務所「開檔」,簽發核數報告。

不過,作為核數師的過來人,筆者可以告訴大家,成為會計師並非一定受萬人景仰,又或財源滾滾來,至於核數師就更是乞人憎。皆因前者通常屬於公司的後勤角色,除非老闆特別看重要每星期睇數,否則受歡迎程度往往比前線的銷售人員所蓋過;至於核數師因職責所在,往往會到人家的地盤查數,一般被審核的公司,各部門人員都會覺得其阻礙日常工作,好不討厭。

不過,如果曾接觸過稅務工作的朋友,便會發覺客戶會較喜歡與核數師打交道。皆因不論公司的規模,賺錢便想少交稅(或不交稅)。如何可以合法而又有效地節省稅款,便成為稅務工作的重要一環,想當然客戶自然受落得多了。

說也奇怪,會計師有法定團體作為資歷的認證及會員的監察,卻無稅務師的專業資格評核。無他,由於香港的稅法較其他國家或地方相對簡單,而且法例亦無列明必需聘用具專業稅務知識的人士處理,故此香港的稅務師一般不太被看重。

不過,會計師有時亦未必懂得全部稅法。尤其現時大部份的公司背靠祖國、面向國際。與國內外的商貿往來日益繁重,而大陸及國際的稅法更是比香港稅法更複雜繁亂。所以大陸及其他部份國家已設有註冊稅務師,以便為客戶處理稅務問題。

其實現時香港稅務學會已經舉辦註冊稅務師的考試,藉以令稅務從業員有更專門的知識,處理日漸複雜的稅法。考試並有五份卷,分別為:《會計及財務》、《香港稅》、《國際稅》、《中國稅法》及《高級稅務應用》。考試模式貼近QP,但程度接近碩士課程,而且不是Open book。但不說不知,考試最低passing rate的試卷,竟然是香港稅!或許大家被其簡單的稅法所影響而輕敵了。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經濟一週〕從公司數字了解發生何事

從公司數字了解發生何事


本文刊於1653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很多時聽到人家說股票容易「炒」,不過就風險高。而創業版一向被視為高風險的玩意,就讓筆者以一間創業版公司的財務報表作例子,看看當中的數據分析。


創業版市場,按港交所的定位,是「為相比起其他在聯交所上市的公司帶有較高投資風險的公司提供一個上市的市場」。而眾所週知,在創業板買賣的股票,通常投資者可能需要承受較大於主板買賣的證券。故此一般會較適合專業及其他老練投資者。

筆者隨手在創業版內找到一家公司,名為即時科研集團有限公司(08119)。執筆時公司當日的買入及賣出價分別為0.037及0.049港元,亦即我們所講的「仙股」。

從公司的股本結構來看,即時科研的法定股本為4.3億港元,以43億股,每股面值0.1港元的普通股為單位所組成。而於2013年3月31日為止,公司已發行的股本是1.68億港元。單以股本乘以收市價0.044港元,可以得出公司的價值為739.2萬元。

當然這個極其粗糙的計算方法是不正確的。第一,公司每日的成交額都不一樣,今天計到的明天或許已經完全不同了;第二,若只以公司的股票數目計算,則完全忽視了公司的盈行能力,如果公司是賺大錢的話,公司的市價必定遠遠超過所計算出來的數字了!

公司業務訴說盈利能力


當投資者未買入公司的股票時,通常都建議留意有關公司的財務。那麼即時科研是從事甚麼業務呢?單從公司的名稱可能是研究科技的。其實,現今的資訊極之發達,我們可以從公司的網站下載有關的資料。

從年報中得知,即時科研主要從事銷售Linux軟硬件產品及提供有關的軟件培訓服務。那麼公司的生意如何?定晴一看,連筆者也嚇了一驚,2013年度的營業額僅得78.4萬港元,比很多中小企業還要少!

起初筆者以為自己眼花了,是不是看錯了貨幣或是位數了?再細心閱讀下發覺並無出錯,公司的生意額的而且確是由2012年的1,596萬,大幅下跌了九成半之多!翻查管理層的評價,原因是:「國內需求減緩,國外市場也萎縮,同時還受到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壓力」所影響,以致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

借錢度日成本增影響盈利


不過,大家可以發現到公司的一般行政費用跌幅不大,由936萬下跌25%至697萬,而融資成本更反而上升,幅度約14%,即由96萬升至109萬。而從創業板上市規則及香港公司條例第161條的披露所得知,即時科研的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及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董事袍金、薪金津貼及其他福利(包括退休金計劃供款)等,亦未有隨著公司營業額下跌而減少,反倒上升了3.12%。如讀者作為股東,公司不賺錢(不理是否有股息回報)卻要加管理層人工,未知有何感想?

由於公司虧損,資金乃由董事、董事的配偶、銀行的貸款及股東等墊支,但要留意除銀行的貸款屬於商業借貸而收取利息外,其餘的人仕亦需要繳付利息。雖然未必要即時支付,但如將來有盈利時,其融資成本勢必減少有關利益回饋予股東的數目,讀者不可不知。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經濟一週〕否定意見基於問題多

否定意見基於問題多


本文刊於1652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還記得筆者提過,除乾乾淨淨的無保留意見(即Clean report)之外,若於審計程序當中出現若干問題時,核數師多會發出保留意見。常見的是受限制的保留意見或對賬目不同意的有保留意見。


當然,如果出現問題的地方或受影響的數據是較為重大的(Material)及普遍地(Pervasively)出現於賬目上,則會發出更嚴重的有保留意見。即理論上是不應該出現於上市公司的「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Disclaimer of Opinion)。

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給人的潛台詞是:作為上市公司的核數師,當我完成了審計的工作後,卻不能對有關被審查公司的財務資料,作出是否真實和公允地其實際情況的意見,即是說「做完都唔知啱唔啱」。作為投資者或閱讀報表的人仕,會有甚麼感想?

沒有最差 只有更差


不過,如果筆者告訴大家,當我作為核數師,審查完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後,告訴你我對這家公司的賬目的真實和公允性持否定的意見,會否令你更吃驚?

的確,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只給予人家一個問號,但否定的保留意見即表示核數師認定了公司的賬目真實和公允性出現根本的問題,兩者大不相同。

或者大家會問,上市公司動輒數億至數百億,監管條例又嚴謹,應該不會出現否定意見了吧?

如果大家到網上稍作搜尋,便會發覺以買賣及製造生活用紙及再造灰板紙、買賣回收紙及提供機密材料處理服務的福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0923),便於近兩年出現過否定意見的核數報告。

問題一蘿蘿


當然核數師既然發出了否定意見,可見問題一定不少。筆者嘗試歸納幾個較重大的要點如下:

1. 於2011年11月,福和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惠州福和紙業有限公司出現潛在的若干會計記錄及賬簿內記錄違規情況,經同年12月成立的獨立特別委員會調查所得,惠州福和截至2012年3月31日止年度及過往期間之大部分賬簿和記錄均不知所踪;

2. 於2013年1月31日,福和集團位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富都太平有限公司展開股東自願清盤,,並於同日委任臨時清盤人。有關的清盤涉及將富都太平及其全資附屬公司金益多有限公司,以及惠州福和一併清盤(統稱為「取消綜合入賬的附屬公司」),引致無法將取消綜合入賬的附屬公司,按會計準則納入其集團的綜合財務報表內;

3. 基於上述第二點的情況,綜合財務報表內因不包含取消綜合入賬的附屬公司之財務狀況、業績及現金流量乃屬於偏離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獨立及綜合財務報表」的規定,報表內多項的元素亦因此將受到重大影響;

4. 另外,基於在2012年4月27日委派的獨立會計師行所進行的法務調查所得,偵測到有其他違規事宜出現。主要與福和集團於中國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惠州福和的營運有關,其中的內容更包括若干文件及記錄可能屬捏造及擁有多份不同之財務報表但無法對賬等問題。

當然,核數報告還詳細列出其他如投資成本的減值虧損、銷售成本及應付第三方供應商的貿易賬款、若干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收購、出售及減值問題、現金存款性質以至財務擔保合約的可靠性等等。可想而知,核數師絕對無法對如斯多的重大問題,表達任何意見,導致最終否定其賬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