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一週〕公司如何管理風險要知道

公司如何管理風險要知道

本文刊於1595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上期提過,國際會計準則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要求眾多的披露要求。其實,除卻披露的要求外,公司的風險管理亦是投資者需要留意的地方。

就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的「財務工具:披露」的要求,很多以前不會或不用反映的資料,都需要按該準則的要求於財務報表中顯示。

筆者嘗試以中國網絡教育集團有限公司(08055)2001年度的報表作解說。首先,財務報告準則著重風險管理部份。大家可以看到的是,中國網絡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貿易及其他應收賬款、應收一附屬公司之少數股東之款項、銀行結餘及現金、貿易及其他應付賬款、應付董事款項、金融衍生工具、可換股票據及其他貸款等。

而中國網絡所面對的主要風險,乃信貸風險、利率風險、外匯風險及流動資金風險。


營運風險源於多方面


信貸風險通常指來自應收貿易賬款及其他應收的款項。一般而言,公司營運時多會賒帳,而能否回收賒出的賬款便往往成為公司的主要風險。由於賒帳多會以行業的特性而有所不同,如零售行業多以現金或信用咭作交易,故賒帳的金額不多;但如建築行業而言,賒帳期或可長達經年。故為盡量降低信貸風險,公司的管理層多會設立若干監管程序,以確保對逾期債務能採取適時的跟進及追收行動。

就信貸風險的管理,中國網絡亦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中第31至36段的要求作出註釋。而且在會計的概念而言,如個別應收貿易賬款未能如期收回,則需要按準則要求,就無法收回金額作出足夠之減值虧損。然而可幸的是,中國網絡的主要交易對手為獲國際信貸評級機構評為高信貸評級的商業銀行,故流動資金之信貸風險有限。

部份風險可以對沖


再者,公司有時亦會面對利率上的風險。利率風險通常匯自於銀行的存款,包括以浮息利率計息的借款或存款。此風險管理的要求來自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中第31至35段及第40至42段。當中,如果公司以金融衍生工具來對沖有關的利率風險,更需要符合第22至24段的披露要求。

例如於中國網絡的財務報表中,便顯示了相關的敏感度分析。即於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估計如利率上升50個基點,公司的除稅前虧損及累計虧損將有93,343港元的變動。

另外,外匯風險亦是公司常遇到的情況。由於現今的交易多涉及不同的貨幣,如美元、人民幣、歐元等等。故兌換時的不利因素或會對公司產生負面影響,尤其以比較波動的貨幣為主要交易對象為甚。以中國網絡為例,外匯風險源於遠程專業培訓及多媒體教學產品以公司的功能貨幣(即港元)以外之貨幣計算,而其全部的銷售額均以人民幣計值。

而流動資金的風險,則揭示了公司就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的監控及管理。如公司的業務能產生盈利卻未能好好管理其資金的流向,當需要支付有關的債務時,便可能出現問題。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稅務活動〕註冊稅務師免費諮詢活動

註冊稅務師免費諮詢活動


今次想在這個網誌賣一個廣告。

每年的五月,市民都會收到綠色的個人綜合報稅表。今年,稅務局除一向與夥拍多年的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ACCA Hong Kong),替市民提供報稅表的諮詢外,還與香港稅務學會合作,為納稅人免費解答於填寫個人綜合報稅表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筆者沒有參與過ACCA的報稅諮詢活動,但從今年港鐵的車箱可以得知,ACCA的活動包括電話熱線及商場的攤位展,為期不短。可以看出的是,ACCA所投入的資源不少。而且據聞活動當日,局長亦會到場了解了解。

反觀稅務局與香港稅務學會的合作,一來由於稅務學會的資源有限,推廣渠道未見廣泛;二來是場地受到某程度上的局限,相比較而言會較為「輸蝕」。再者,於籌備、推廣及實行過程中,筆者有幸曾參與部份。卻發覺稅局某些程序上的審批,太過流於形式限制,令參與其中的秘書處及筆者,受到一定程度的制肘。

話雖如此,筆者覺得兩個學會都是以協助市民為重心,實在無須過於執著。當然,香港稅務學會稅務諮詢活動的亮點,在於有學會內義務的註冊稅務師(CTA)參與其中,為市民提供意見。相較於友會而言,稅務學會的會員多為界別的執業者,較側重於實務操作方面。故筆者相信,市民參與其中定必有所裨益。

另外,就資源缺拙問題,學會於活動籌備時,嘗試與CTA推廣委員會作出協調,配以註冊稅務師撰文連載於報章中,並與學會的官方網站及其新建立的面書(Facebook)平台,予以推廣大眾。而革新的官方網站亦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期望可於今年稍後時間的40週年誌慶前推出。

另外,叫筆者安慰的是,執筆時收到秘書處同事的資訊,有關的廣告圖像竟然被轉載至 Jetso Club 著數俱樂部的網站,有興趣的朋友可瀏覽下列網站:

其實,筆者亦希望有興趣者可踴躍參與。活動時間地點的詳情如下。


日期:2012年5月26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5時30分
地點:香港灣仔活道27號職業訓練局大樓10樓1001室
查詢:香港稅務學會盧小姐或劉小姐(電話:28100438)
官方網址:http://www.tihk.org.hk/
面書平台:www.facebook.com/TIoHK (Like Us on facebook)

期望到時見到大家!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稅務知識 〕可否申請遲多一個月才交報稅表?

可否申請遲多一個月才交報稅表?


每年五月初,筆者公司都會陸陸續續收到不少客戶綠色的炸彈(BIR60)。當然,純只有薪俸收入而要找會計師樓填報的客戶畢竟不多,通常客戶都會是有樓收租,又或是經營業務,而要一併申報。

幫客戶報過稅的同業都知道,個人綜合報稅表於每年的五月初發出,今年發出日期則是2012年5月2日。通常納稅人有一個月時間申報,亦即到期日為2012年6月2日;擁有獨資業務者有三個月時間,即2012年8月2日。自稅局由2008年1月19日,透過「稅務易」推出電子報稅後,採用電子報稅的納稅人,報稅期限自動獲延期一個月,即分別為7月3日及9月3日。當然,如果有委任稅務代表者(通常為會計師樓),無獨資業務的依然為7月3日,而擁有獨資業務者的申報日期,則可推後至10月3日。

然而,筆者公司卻試過有客戶,過了10月才申報但仍然符合稅例,避免受罸。

通常,對於擁有獨資業務的客戶,筆者多會先通知要其盡早安排會計文件,以便有足夠時間入數。試過有一個客戶H,雖說是獨資業務,但業務數量及營業額都很龐大,經驗告訴筆者,一般需要近四個月的時候方能完成。但經多次催促下,客戶H都未能安排會計文件。結果要等到八月上旬方才送到,離死線只有不到兩個月。客戶H抱歉時亦不忘提出:可否用某些理由,申請遲多一個月才交報稅表?

面對通常以為會計師樓是萬能的客戶,通常筆者都只會唯唯喏喏,盡力而為。因為稅局的延期有一定的規定,沒有特別理由通常不會受理進一步的延期要求。

然而,正當我們如火如荼地為客戶H進行入賬的同時,卻於客戶H的文件夾中,發現了一張公司的利得稅報稅表。於是再翻看客戶H個人綜合報稅表上的code,赫然發現了有Partnership 的代碼。

於是,我們嘗試於商業登記處查冊,發現原來客戶H於該課稅年度內,引入了一位合夥人。但弔詭的是,該合夥人不到兩星期後又離開了客戶H的公司。於是,筆者便嘗試向稅局提出將利得稅報稅表(BIR52)延期至11月15日(M-code),而客戶H的BIR60報稅表則於9月底前申報。獨資業務資料部份(第5部)則填上:「請參閱合夥業務報稅表上資料」。由於BIR60的第5部利得稅上,只須填報在有關年度內全年是獨資業務的資料,結果,成功為客戶爭取多個半月的時間入賬。

事實上,如果納稅人於每年的3月31日都引入一位合夥人,再於4月1日退出,按機制稅局是要發出兩份報稅表,即BIR60及BIR52,而計算應課稅利潤時更要按日子分攤。而由於BIR52的報稅日期比BIR60為遲,故此做成合法的遲報了。當然,這個方法不太方便重覆使用,納稅人最好盡早處理賬目,以免被稅局罸款,方為上策。

回說客戶H,當完成了報稅之後,對方才告知,原來客戶H與該合夥人並不認識。事實是該「合夥人」假冒簽名成為公司的合夥人,完事後又速速撒退,客戶H已經向警方備案。事後聽聞客戶H並無損失,卻意外地避開一次罸款。

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經濟一週〕披露要求需要了解清楚

披露要求需要了解清楚

本文刊於1594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自從經歷過千禧年初的數間外資大型企業賬目問題之後,國際會計準則不斷更新及變得複習。當中,披露的要求之多及廣,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以「國際會計準則」(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ASs”)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s”)擬備的財務報表,一般均以數以十頁至百頁計。上市公司更加要符合上市條例,報告便更加厚了。其中,除卻有財務狀況表、全面收益及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權益變動表外,賬目的附註往往佔年報最多及最詳盡的部份。

很多銀行的貸款部門經常向筆者投訴,收到公司的賬目後,發現附註中有很多複雜而難懂的詞彙。而當他們要審批時,部門往往需要客戶或向會計師了解這些資料的含意。舉例如以香港建屋貸款有限公司(00145)2001年度的報表為例,除了常見的主要會計政策,介紹及解釋賬目上的一些會計學上的用詞,包括何謂金融工具、如何計量稅項、附屬公司的入賬方式或收益何時確認等外,有頗多的篇幅是關於披露及符合有關會計準則的要求。

眾多披露要求


其中,首先會有「估計不確定性之主要來源」。由於公司於釐定會計政策之時,往往須要公司的管理層如董事局等,對公司的資產及負債作出一定的判斷、估計及假設。最簡單常見的假設就是以「持續經營」作為賬目的基準。即是說如果公司於結賬時已不能持續經營,很多數據的量化方式便會完全不同:應收的賬目會收不到,應付的賬目不會付出--因公司已不再運作了。

另外多會出現於上述披露情況者,計有所得稅的計算方式,或未能與稅局達成協議而出現重大偏差所導致的額外稅負,或如香港建屋所指,當按揭貸款、應收貸款或可供出售投資的減值撥備,於釐定所考慮減值的客觀證據等等。

當然,雖說以客觀證據作為釐定的基礎。但由於計算減值撥備時,多會以資產的賬面值及按原實際利率折算,估計出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之差額作計算。當中所用的評估或難以量化,故準則要求有適當的披露。

如何管理風險亦要知道


此外,尚有「資本風險管理」一項的披露要求,準則要求賬目中描述關於公司的資本及相關的管理情況。然而,依筆者的意見,大部份的公司多會以「百搭」的字眼作註解。以香港建屋的賬目為例,所披露的節錄如下:

「……管理資金以確保本集團內之企業能夠持續經營,使利益相關者獲得最大回報……」,「……資本架構包括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包括已發行股本及儲備……」以及「……透過監管現金水平、派付股息及發行股本及可換股債券選擇權管理其整體資本架構……」

可以見到,上述的「資本風險管理」的確能令閱讀報表者了解公司如何管理其資本,但很多時大部份的公司都用上相類似的字眼。

另外,披露要求還包括風險管理一環,由於當中所衍生的枝節頗多,下期再續。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稅務知識 〕公司利得稅報稅表

稅務知識:公司利得稅報稅表


談及過個別人仕報稅表(BIR 60)的代碼,今次談談利得稅報稅表(BIR 51及BIR52)。

利得稅報稅表通常以XX/12345678為檔案格式。當中12345678是公司的商業登記號碼,而XX則是行業分類的編碼。筆者公司常見到的行業編碼以03、05、09、20、24、42、47、81、95等較多,亦有特別個案如以22、23、95、97開始的報稅表。

筆者嘗試找回早年工作時的筆記,將行業編碼所代表的意思臚列如下:

有限公司編碼


01:飛機及運轉
02:金融
03:建造工程
04:分銷及零售
05:進出口
06:投資∕投機
07:酒店、酒樓及遊樂場
08:保險
09:紡織及成衣
10:食品
11:金屬業
12:製造
13:印刷
14:公用事業
15:中港貿易
16:破產欠稅者
17:船務
18:碼頭及貨倉
19:的士及小巴
20:專業服務
21:經營進出口的海外公司
22:每隔三年覆檢的休業個案
23:臨時個案
24:會所、學校及醫院
25:其他海外公司
26:每隔三年覆檢的無須課稅個案

無限公司編碼

31:工業化學
32:工程及金屬
33:印刷及出版
34:雜項製造
35:運輸及旅行社
37:漁農
38:紡織及成衣
39:食品
40:地產
41:保險
42:金融
43:股票經紀
44:商品經紀
45:黃金及白銀經紀
46:租賃及融資
47:一般批發
48:進出口
49:海外生產商的駐港代表
50:疋頭批發商
51:漁農產批發
53:樓宇買賣
56:糕餅及糖果
57:漁農產品零售
58:葯劑
59:金匠及珠寶
60:雜類分銷商
61:機械及設備分銷商
62:古董
63:時裝及服飾
64:一般商店
65:竹製及籐製品
66:建築
67:酒店、酒樓及娛樂場所
68:洗衣、衛生及殮葬
69:汽車
70:碼頭及貨倉
72:會所
74:小巴
75:的士
76:中港貿易
79:專利權∕版權的非居港人士
81:會計及稅務
82:建築界專業人士
83:醫務
84:法律
85:其他專業
95:每隔三年覆檢的休業個案
97:臨時個案
98:未清繳稅款的休業個案
99:已註銷個案

當中,有些號碼並未有出現,其實是該行業已經不存在或併入另一行業,又或是留待將來新加入之用。


那為甚麼稅局要分開不同的行業呢?原因是同類型的行業,利潤結構會較近似。但不同的行業,例如印刷業與建造業,於同樣的經濟環境下的毛利率及其他比率未必一樣,故不能作有效的比較及分析。

由於稅局掌握的是全港數以百萬計的納稅人資料,故分開不同的行業,使稅局能更有效地了解各行各業的財政狀況。而且,如印刷業版塊的平均毛利率為15%,但某公司所申報的資料中,毛利率只有3%,稅局的電腦便可按程序抽出不合理的個案,作進一步的審核,以便覆核有否漏稅了。

除此之外,納稅人公司的第一份報稅表通常會於成立日(其實應該以首營業日計,但現今多會以成立日為基準)起計18個月後發出,報稅表上是沒有code的。但當納稅人報稅之後,隨後再發出的報稅表上,便可以看到有M、N或D,表示公司是於1-3月、4-11月還是12月作年結了。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經濟一週〕無控制權的附屬公司

無控制權的附屬公司

本文刊於1593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上市公司一般均以集團形式運作,即以控股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份。故讀者多會從其年報上看到有關公司的附屬、聯營或合營公司的資料。


以從前的會計定義而言,控股公司(H公司)持有其他公司(A公司)股份的百份比,往往是構成兩家公司之間的關係。舉例如H公司持有少於20% A公司的股份,一般會視為普通投資,如持有超過20%但少過50%,會按情況視為聯營或合營公司,而超過50%的則會稱作附屬公司。

簡單而言,根據香港《公司條例》,附屬公司指H公司(或其控制範圍下的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其過半數已發行股本,或控制其過半數的表決權,或控制其董事局組成的公司。當H公司有權直接或間接支配A公司的財務及經營政策,並藉此從其活動中取得利益,則A公司將被視為受公司控制。

不同定義釐定公司間關係


聯營公司則是指H公司(或其控制範圍下的公司)可以對A公司發揮重大影響力,但不是控制或聯合控制A公司的管理層(包括參與其財務及經營決策)的個體。

合營公司泛指H公司(或其控制範圍下的公司)與另一方人士,根據合約安排經營的個體。有關的合約安排確定H公司(或其控制範圍下的公司)與一名或以上的另一方人士共同控制該個體的經營活動。

然而,除卻上述的分類之外,其實尚有一些較特別的公司類型。

以香港鐵路有限公司(00066)於2011年的年報為例,公司除擁有附屬、聯營或合營公司之外,還有價值5.8億港元的「無控制權附屬公司」。香港鐵路對無控制權附屬公司的董事局,其實並無實際控制權,故這些附屬公司並無合併至香港鐵路的帳項中。而於無控制權附屬公司的投資是按權益法記入香港鐵路的綜合帳項,並且先以成本入帳,然後就整個集團佔其淨資產在收購後的變動作出調整。


集團內無控制權的公司


以上的解釋好像很複雜。其實,於香港鐵路的年報內的附註有披露:「無控制權附屬公司」實是指八達通控股有限公司(「八達通」)及其相關的公司群組。由於八達通是香港鐵路於1994年與4家本地運輸公司所成立的獨立公司,以發展及經營「八達通」免觸碰智能卡票務系統。而直至2005年,八達通為分拆其受規管的付款業務及非付款業務進行公司重組,並成立一間新控股公司,亦即八達通控股有限公司(「八達通控股」),以持有八達通及其他非付款業務公司的所有已發行股份。

香港鐵路於八達通控股及其附屬公司的實際權益57.4%雖然維持不變,但公司委派出任八達通控股董事局成員的代表在董事局會議中,僅佔49%的投票權。故此,香港鐵路將其界定為「無控制權附屬公司」。

值得留意的是,在決定是否對八達通等公司有控制權時,香港鐵路需要考慮八達通控股的股東協議所賦予的投票權,及其對八達通控股之董事局所作出的決定是否有實際影響力。

然而,隨著商業運作的複雜化,會計準則就有關公司間關係的定義改了又改、變了又變。如香港財務報告準則(HKFRS)第10至13號就有關控制之新定義、附屬公司、合營安排、聯營公司及結構性實體都有新的詮釋。香港鐵路於2011年12月31日的賬目上,亦仍未採納相關的新準則,但公司已預期,當採納HKFRS 12及13時,會對集團的帳項產生影響,讀者宜多加留意。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將會計師搬上公仔箱

將會計師搬上公仔箱

〔本文刊於2012年5月11日信報「年青有計」〕



從網上報導得悉,會計師公會正準備與電視台開拍一套電視劇,向公眾介紹會計師的專業,令大家了解行業的情況,筆者對此甚表歡迎。

記憶所及,紀律部隊如警察、消防、海關、懲教、廉政公署以至飛行服務隊等,都曾經成為電視劇的題材。其他專業,像法官、法證、律師、醫生、建築師、飛機師、老師以至日本料理的廚師,都曾成為劇集主題,卻獨欠會計師。

其實,也難怪電視台對開拍會計題材卻步。市民大眾對會計師及其工作都是呆板、沉悶。電視台拍劇當然希望有高收視,故會計行業的軼事,實在很難寫得好劇本。

會計師的社會形象


事實上,筆者記得近期有關會計師角色的劇集僅有兩個:一個是講述自營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但此角色只是整套四重奏劇集中其中一個單元內的一個男角而已,主線並不是描述會計師;另外一套則是屬於黑幫人物的會計師,角色包括教唆買兇殺人並成功脫罪,而且涉及洗黑錢被判入獄,最後被買兇用刀刺死。

早幾年,公會亦曾拍攝了跳Hip Hop的短片推廣業界,卻惹來不少尖刻的批評,詳情可從網民回應以窺全豹。再加上近年幾宗上市公司賬目不清的醜聞,亦難怪公會要借劇集改善會計師的形象。

描述專業的劇集,一般需要大量的資料搜集,並將有關的專業呈現於觀眾眼前。當中往往包括專業術語及行業內真實的一面。好像講述醫生連續數十小時On call,精神不集中而犯錯的實際情況;又或如何成為飛機師的訓練辛酸及其使命感等等。當中,要令觀眾有共鳴,以實際案例來配合是不可或缺的。

但像仁心系列的醫生急救劇情,於病人失救後說句「Certified」的情節,實在很難用於會計業來產生戲劇效果。大家不難想像,當辦公室內眾核數員正在審核客戶賬目時,會否突然大叫:「Clear, qualified!」?



日劇『監察法人』(譯:日本會計事務所) 以少見的公認會計師為連續劇主題,
當中更突顯會計師在數字兩面堅守審查獨立,卻無法完全超然的淒涼感。

然而,筆者對劇集的情節,倒有一定的期望,當中至少應該包括如下幾點:

1. 劇情應包括核數員的無償超時工作,亦即行內所謂的「食鐘」(幸好筆者公司有超時補償),尤其描述趕死線時日以繼夜的工作。當中或可加入已婚員工因長期超時不回家,令兒子誤將其當為叔叔的橋段;

2. 新入職大行的員工邊考QP邊工作的情況,尤其應著眼於多次不合格,卻有出色工作表現與Newly qualified的CPA之間的辦公室政治;

3. 數算會計師行老闆跟女下屬的曖昧關係,而引致公會的紀律處分;

4. 著墨於未有學位的「紅褲仔」如何一步一步由LCCI考到CPA的血淚史,及當考到之後所面對的問題;

5. 描寫男女員工的長期作戰而導致健康depreciate、impair甚至乎write-off的慘況,當然更可cross reference至如何出現宅男盛女等大家關心的問題,或加入中年會計師工作猝死等個案;

6. 刻劃細行與大行之間的不公平競爭,如公會推出的HKSQC1或不斷更新的會計準則對大細行之間的影響,及應付時的資源運用等,編劇更可引入公平競爭法等熱門話題;及

7. 探討新上市公司經知名會計師行核數後,半年內瞬間爆煲對香港金融及經濟的影響。

建議加插悲劇愛情線


香港的電視劇集往往都會加插愛情線,就好像文化項目都會加入地產元素一樣。但以筆者意見,會計業劇集的愛情線應該是以悲劇作終較好,因為這樣會令較多人產生共鳴。畢竟觀眾想看的就是現實的一面,以公會早前訪問過開花結果的例子不是沒有,但實在太少了。

最後,值得筆者顧慮的是,當電視劇出街時獲得良好口碑,往往會造成羊群效應,入行人數驟增(觀乎警察消防的應徵人數會於節目出街時突然暴升便可見一班)。業界已經如斯人材鼎盛,如出現如此的應徵潮,未知是否達到公會的預期目標?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稅務知識 〕那個年結日期最好?

稅務知識:那個年結日期最好?


開了近十年會計師事務所,很多時都會有客戶(尤其是新的客人)查問:應該用甚麼月份作年結日期埋數?

要回答此問題,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因為埋數的年結日期,其實因人喜好而異。以筆者的叔叔為例,早年營運冷氣維修及買賣,故他便選擇了每年的12月為年結日。貪的是由於年尾天氣冷,工作量小,核數師到來盤點時亦較易。

就筆者而言,如何定奪年結日期,除非客戶特別指明要求外,其實亦很大程度考慮自己的客戶群屬於那些code比較多。如果同類的個案太多,便會出現某段時間趕通宵、某段時間數手指了。

以符合公司法的大前提下,新成立的公司第一年的賬期不可以超過公司成立日後計的18個月,而隨後的每個年度亦不能超過15個月。故如公司於2010年7月成立,第一份年結的賬目可以有以下選擇:

(a) 由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M-code,9個月);或
(b) 由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N-code,12個月);或
(c) 由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D-code,18個月)

當然短過9個月的賬期也是可以。但現實上,沒有客戶會將做賬年期縮得太短那麼笨,當然,其他於18個月內的賬期都可以接受。順帶一提的是,如果公司的賬期超過18個月(首年)或15個月(其他年度),核數師便需要對公司提出有保留意見的核數報告,因為核數並不符合公司法例的第111(1)、122(1)及122(2)條的要求。

事實上,很多客都會以12月或3月作年結。前者的公司往往是大陸客或有大陸子公司,因為祖國的財政年度是12月,故可以「向北看齊」,免卻做合併賬目時要Pro-rata。而後者的公司通常都是以香港的財政年度3月為基礎,以方便其他申報如BIR56B等。美國公司多會以11月作結,著名的「Too big to fail」保險公司便是一例。另外,如果是由學校按《校本條例》所成立的學校法團,通常的賬目會由每年的9月至明年的8月,以方便學期開始及放暑假。



那麼用哪一個月份作年結日有最長時間做賬呢?以稅局的block extension scheme計,以12月(即D-code)作年結的,需於下一年的8月15日核實賬目並繳交填好的報稅表,當中有7個半月的做賬時間。而M-code個案,即跟隨香港的財政年度以3月作年結(留意以1月及2月都屬於M-code),需於同一年的11月15日交數予稅局,做賬時間同樣都是7個半月(或最長9個半月—以1月M-code計)。

那是否M-code loss case有最長埋數時間?如果3月作年結而該課稅年度出現可調整虧損(Adjusted loss),會計師事務所通常會於同年10月31日前,向稅局申報Loss extension至來年的1月31日,即公司可以有共10個月的做賬時間,夠長了吧?

其實,最長的做賬年結日是4月。不是吧?4月屬於N-code,每年4月頭出報稅表,月尾便要交了,怎麼會是最長呢?如大家留意清楚,其實稅局所出的報稅表是要申報上一年度的賬目,即2012年4日初發出的稅表,是要申報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的賬目。如果勤力的納稅人,2011年5月便可以開始做賬,足足有一年的時間了!可惜的是,大部份的客戶都是收到報稅表時才如夢初醒,急急找資料,又或大安旨意,4月中甚至到月尾才找會計師事務所,方才發現不能延期,白白錯過了做賬的黃金時間!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經濟一週〕長期工程合約需按時入賬

長期工程合約需按時入賬


本文刊於1592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當公司營運的業務涉及如基建等大型工程,一般均需要以年計去完全一份工程合約。由於合約的金額往往比較巨大,以及工程時間頗長,故如何將有關的工程收入及其對應的成本於合約期內有系統地入賬,便成為會計處理上的一項議題。


香港會計準則第11條:「工程合約」便是用於處理上述的情況。當公司與客戶簽署工程合約後,公司便需要以此準則將工程的收入及成本,攤銷於合約期內。

一般而言,工程合約指訂約的雙方,明確議定承建內容的工程合約,用以建造某項資產或資產組合(如大橋或機場),當中包括與資產建造時有直接相關的勞動力,如專案經理及建築師的參與等。較典型的工程合約形式為固定價款或成本加價合約。

合約期長需按百分比確認


而合約的收益通常包括經協定的合同金額,及由訂單變動、索償及獎勵付款所得之適當金額。相對地,合約的成本則包括直接材料、分包成本、直接勞工成本及適當比例的可變及固定建造成本。

於準則中,我們多會採用百分比確認的模式入賬。筆者嘗試舉例一個例子:如公司一份三年的工程合約價值港幣1,000,000,而估計工程的成本為800,000,即預期完全整個工程時,公司將會有200,000的利潤。然而,該200,000實為三年的利潤總和,那每一年會有多少?如果第一年年結時,測量師審視工程的進度為40%,意味我們應該將工程的收入(包括應收及未收)和工程的成本(包括應付及未付)的40%入賬,即400,000的收入及320,000的成本,並確認80,000的利潤。

而於實際的運作上,工程公司多需要先付成本(如買料或判頭費用等),待工程部份完全後方才提交發票予客戶確認及收錢(行內俗稱上單),故成本支付的入賬數目通常遠超過收賬進度款(Progress billing),於此時,我們便需要計算出迄今已產生合約成本加「已確認溢利(即Attributable profits)」,以便於所涉合同成本加已確認溢利的總額高於進度付款時,將有關盈餘視為應收合同客戶款項(Amount due from contract customer);而於進度付款高於截至目前所涉合同成本加已確認溢利時,有關盈餘視為應付合同客戶款項(Amount due to contract customer)。


遇有虧損即時記賬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管理層預見將有虧損時,按準則需要即時計提撥備。即將「已確認溢利」演變為「已確認溢利減已確認虧損(Attributable profits less foreseeable losses)」。

翻查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控股)有限公司(01900)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財務報表,可以見到公司應收合同客戶款項及應付合同客戶款項,分別為7.85億及4.58億人民幣。而兩數的淨值為3.27億,乃由迄今已產生合約成本加已確認溢利減已確認虧損的42.35億,減去公司年內進度收款總額39.08億所得。亦即表示,公司於年結時,在建造合同上多付成本卻暫未收齊有關的工程收入。故此,有關的3.27億淨應收合同客戶款項,將計入財務狀況表的流動資產中,而非記入綜合財務狀況表的成本內,以免影響公司的財務表現及其盈利比率。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稅務知識 〕認識個人報稅表

稅務知識:認識個人報稅表


新一年度的個人綜合報稅表(BIR60)將於5月2日發出,其實每張報稅表上,都有很多關於納稅人的個人資料,而一般都會以代碼顯示,究竟這些代碼有甚麼意思呢?

一般個人的綜合報稅表是綠色,由稅務局的第二科負責。主要處理薪俸稅、利得稅(獨資經營)、物業稅(獨資擁有)及個人入息課稅。通常,個人報稅表上會見到以下的檔案號碼格式:

File No. 6A1-A1234567(N) O B STN98765432

當中,6XX是代表個人稅。在未有個人綜合報稅表的年代,6XX是由第二科的薪俸稅組負責,而A1234567則顯然而見,代表納稅人的身分證號碼。另外,那時大家亦會見到5XX及40X,分別代表物業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組別,而兩者均由總務科負責處理。物業稅組5XX後面的是差餉編號,而個人入息課稅組40X後面的則是納稅人的身分證號碼。

而如果納稅人擁有獨資經營的業務而要課稅,則會以XX/88888888為檔案號碼出現。大家可以估到的是,XX是行業類別,而88888888則是獨資業務的商業登記號碼。

直到個人綜合報稅表出現,所有有關個人的薪俸稅、獨資擁有的物業稅、獨資業務的利得稅及個人入息課稅都全歸第二科負責。除了個人入息課稅再無單獨存在的檔案號碼外,其他的組別都以舊有的檔案號碼形式存檔。

再看看現時的檔案號碼,6A1是指第二科中的A1組。以前的A1組通常處理政府或公務員,又或是半官方機構的員工檔案。現今的A1組多負責評稅及案頭審核(Desk Audit),而餘下的A2及A3組會作後續工序如評稅後的跟進,又或是處理反對、投訴或覆查的事宜。

另外,檔案號碼中的N代表無紙(No Paper),主要用於無大爭議的稅務個案。於現今的電腦化年代,N類的檔案多會以電腦作數據儲存。而O B是有關於受僱的僱員類別(即Employment type),以及檔案的Source type,即指有業務的個案。而STN98765432則是納稅人於公司的Staff number。

有時報稅表上亦會有T或P的代碼,它們分別代表臨時檔案(Temporary file)或永久檔案(Permanent file)。臨時檔案多是納稅人正在反對,或是曾申請修改評稅,又或者納稅人正在進行離港清稅中。當個案完成之後,以藍紙開出的臨時檔案將會多存一年左右,以確定無須任何跟進後,便會銷毀並轉入N case。而永久檔案者屬於長期性檔案,當中多包括如納稅人曾申請過的居所利息扣稅、有待局長裁決的反對個案等,又或是納稅人經常性的投訴、違反稅例事宜或拖欠稅款資料等等,一般於三四年內仍會不時被查閱或更新,待個案完結後,亦會轉入N case。

亦有人會留意到報稅表上有一項ERN13572468的號碼,它代表了納稅人的僱主編號。當然,這個編號未必正確,如果納稅人於課稅年度內曾轉過工作,而新僱主又未有按《稅務條例》第52(4)條填交IR56E表格,報稅表上只會顯示舊有的僱主編號。

如果僱主無商業登記的話,稅局會將ERN以9字頭作編記。而對下的檔案號碼屬於納稅人的配偶,通常隨之便是2字(即已婚),而3、4及5字則分別代表分居、離婚及喪偶

在報稅表左下角通常亦有幾組不同的代碼,第一組垂直的數字是報稅表的印刷批次、課稅年度、種類及合夥業務的數目。第二組數字是有關於納稅人的免稅額資料,包括(18)--有多少個18歲以下的子女;(25)--有多少個18歲以上而又25歲以下的全日制子女。第三組數字則是其他Deduction的資料,如HLI(2002)是納稅人於2002年首次申請居所利息扣除(Home Loan Interest),其後的數字就是已申請的年數;JPT是聯名物業(Jointly Owned Property)的數目;再之後如納稅人有獨資業務的話,便會顯示XX/88888888 M,當中M是三月年結,而D則是十二月年結。

最後,大家或會見到其他代碼,包括出租物業的按揭利息(MI,Mortgage Interest),個人進修開支(SEE,Self Education Expense),個人入息課稅(PA,Personal Assessment),薪金稅(ST,Salaries Tax)以及安老院開支(ERCE,Elderly Care Expense)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