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經濟一週〕分析成本 了解承擔

分析成本 了解承擔


本文刊於1651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成本多寡直接影響公司的益利乃是不爭之事實。如能夠了解公司的成本結構,再進一步審閱其財務承擔,對了解公司未來的發展,絕對有一定的幫助。


每間公司的成本結構都不盡相同,從事商品買賣的可能只有購貨金額,但涉及生產活動的可能需要將一些與生產有關的費用,如廠房的租金或機器的損耗等,都納入為主要的成本之一。

當我們想要找出一間公司的成本時,可以從那裡著手?當然最簡單的便是從損益表(或稱全面收益表)開始。舉例如以從事戶外媒體銷售,包括於公共汽車候車亭、大型廣告牌及巴士車身展示廣告的白馬戶外媒體有限公司(00100)為例子,公司於2012年度的報表顯示,公司的營業額為15.22億港元,而銷售的成本就有9.39億,再加上燈油火蠟等的2.64億元,除稅前的溢利約為3.34億。

那麼,白馬戶外9.39億的主要成本是甚麼呢?我們可以參考每家公司都有的除稅前溢利的附註披露。由於一家公司的支出項目繁多,而且亦未必統一,故此,公司法、會計準則及上市條例便要求公司需要披露某些特定的會計項目。舉例如銷售成本、核數師酬金、樓宇經營租約租金及僱員褔利開支(包括工資、薪金、以股權支付的購股權開支及退休金計劃供款),其他較常見的還有攤銷費用、減值虧損和折舊預提等。

分析成本需先了解業務


參考白馬戶外的主要成本分析,公司的銷售成本包含了一般的提供服務成本,若干經營權的攤銷以及公共汽車候車亭、大型廣告牌及巴士車身業務的經營租約租金支出。三者的金額分別為3.18億、2.98億及3.23億,各佔約三分之一。

由於白馬戶外的廣告通常於戶外播放,故此需要繳付予公共汽車候車亭、大型廣告牌及巴士車身等的租金,以作業務之用,所以有關的開支不在少數。大家當然會想到,若果所租用的設備租金突然大幅調升,那麼公司的成本便會被拉高,那公司的利潤豈不是會減少了?

長期合約鎖緊未來成本


有關的憂慮不無道理,故此白馬戶外亦傾向與有關的設備供應商建立長遠的合作方式,以減少短期成本上升的風險。但是我們可以從那麼得知有關的資訊呢?答案是賬目中有關於「承擔」的披露。

按會計準則的要求,當公司於年結日或以前,簽訂了超越財政年度的重要合約時,便需要作出承擔的披露。以白馬戶外為例,根據公司所簽訂了的不可撤銷經營租約,其租約承擔期限介乎1至8年之間。而租約年期於一年內屆滿的承擔額為3.1億,於第二至第五年(包括首尾兩年)屆滿的承擔額為7.71億,而超過五年後的承擔額卻有10.79億。

由此可見,白馬戶外與供應商簽署長期的租賃合約,好處當然是能減輕有關租金上升對公司的負面影響,然而「針無兩頭利」,此舉亦會令到公司的長期承擔加重,如將來的八年內,公司不幸減少了廣告收入,由於租賃合約已簽,故亦不能減少支出,變相或令公司出現負債。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一週〕中期或季度業績要留意

中期或季度業績要留意


本文刊於1650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無論公司是否上市,都需要根據會計準則去預備賬目,以便核數師定時定候可以進行審計。不過,若投資者要等足一整年方才可以收到公司的財務報表,方才決定是否投資,時間則未免過長了。


所以,一般的上市公司除按照公司條例的要求,進行每年的審計之外,還會視乎在主板或是創業板上市,每半年或每季發放一次財務資訊。我們稱之為中期或季度業績報告。

就以從事物業投資及生態造林業務的中國三迪控股有限公司(00910)為例,公司的年結為每年的三月三十一日。故大約於五六月時,就會有年度的業績發放。

那麼,中期或季度的業績報告,是否又需要審核呢?其實,一般中期或季度的報告,按例是無須經核數師進行年審。不過,會依照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00388)的證券上市規則附錄16,以及香港會計師公會所頒佈的香港會計準則第34號「中期財務報告」而編製。

中期或季度業績 資訊更新


而通常中期業績報告的編制基礎,是需要與公司採用的一貫會計政策一致,以令到閱讀報表的投資者,能夠連貫地評估公司最新的財務狀況。

三迪控股截至2012年9月30日止的六個月中期報告,乃是根據2012年3月31日的核數報告為基礎。另外,雖然中期的財務資料無須審核,但亦已由核數師根據香港會計師公會所頒佈的香港審閱委聘準則第2410號「實體之獨立核數師對中期財務資料之審閱」進行審閱。此舉可避免公司的管理層錯誤或不當地記錄數據,亦可以令賬目的可信性提高。

那末當中期報告出街時,發覺早前的賬表上有數據需要改動,又應該如何做呢?事實上,三迪控股的中期業績報告上,亦出現此情況。

問題數據能及時通知


在2012年3月31日的年度綜合財務報表中,三迪控股就曾將收購鴻昇環球集團有限公司及Grandbiz Holdings Limited而所產生的12.22億港元議價收購收益入賬。由於相關的兩家公司的可識別資產淨值的公平值,比所計的金額多2.45億元,原因是該兩家公司應付賣方的貸款,過往曾被當作為權益項目處理,因而令有關的計算多出了2.45億。

再者,有關的款項已借予該兩家公司旗下的中介投資控股公司,作為營運實體所提供集團內部的貸款。倘若集團內部的貸款,於收購日期前撥充資本,則賣方向該兩家公司提供的貸款便毋須償還。

基於以上的情況,為了糾正有關情況,三迪控股的中期業績報告將議價收購收益及應付賣方的貸款予以重列。令到該年度的累計虧損由3.98億上升至6.43億元,而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亦由先前呈報的0.66仙,變為1.08仙。

故此,假如投資者純粹參考年度報表,卻無一併閱讀其他公司的通告或中期業績的話,便會錯誤地理解公司的價值了。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一週〕資金回流有稽可循

資金回流有稽可循


本文刊於1649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在不同的會計項目上,核數師都會因應其會計項目的特性,按照準則去評估有關的數據,是否能真實和公允地反映公司實際的情況。


就以在創業板上市,從事在中國設計、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傳像光纖產品的山西長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08286),核數師的報告內便提出了一個常見的問題。

首先,大家當然知道,上市公司的生意額動輒數以千萬以至億元計,而做生意能否收到錢,將是公司能否生存的一個基本。故此,在核數師進行審計有關賬目時,都會留意其應收賬是否能夠回收得到。

另外,由於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相對上較主版上市的公司,會面對較高的投資風險,所以公司能否從營運而取得利潤,而盈利是否能於可見的將來收回,就更加重要了!

做生意還看資金回收


在山西長城的2012年的財務報表中,公司的營業額為4,811萬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跌約13%,而毛利率亦由27.9%下跌至22.4%。

當我們再向其應收貿易賬款了解時,可以發覺公司的應收賬實數是少了,由2011年的1,967萬,降至2012年的855萬。而且從上市條例A16(4)(2)(b)(ii)所要求的賬齡披露分析可見,有88%的賒賬都是90日內的「新賬」,亦即是近年結時的12月時所做的生意(2011年90日內的賒賬比例只有65%)。

於審核賬目時,核數師多會翻查公司於年結後,是否有收回相關的應收賬的記錄。如果出現疑問,則可能會予以減值。山西長城於年內便將其1,072萬應收貿易賬款中的20%,作出減值。

從上面的財務資料來看,山西長城的營業額雖然少了,但回流的資金不錯,應收賬回收平均日數,更由2011年的130日大幅減少至今年的65日。

關聯方前拖欠款項至今未還


但從核數報告中,卻可以發現核數師對山西長城賬目內,其中的兩項「應收一位股東款項」及「應收一家前關連公司款項」發表了保留意見。

由於除了基本的應收賬款外,公司的一位股東,名為「太原唐海自動控制有限公司」,以及一家前關連公司「山西錦地裕成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均拖欠山西長城分別59.3萬及428.3萬元人民幣的款項。而山西錦地的前名稱為「太原華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是主要股東太原長城光電子工業公司的附屬公司。

從年報中亦可以看到,兩項拖欠山西長城的賬項並無抵押品,且是免息及只須按要求而償還。簡單而言,即是無任何還款的時間表。

從核數師的角度而言,由於相關的欠賬並無抵押及免息,故多會審視有關的款項是否有償還的記錄,或是長期滾存而無任何追索行動。核數師亦會釐清有關的賬目是否關聯交易,而從稅務角度,又是否因生意往來而衍生。可能的話,更會查核該關聯公司的賬目,以肯定其還款能力。

其實追溯有關的賬目,可以間接地發現,相關的交易始於2009年度,而且賬齡已有三年了!故此,核數師在無法獲得足夠及可靠的審核憑證,以確定有關的股東及前關連公司有能力償還其應收款項,故所以連同其他的問題,一併對此作出了「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Disclaimer of Opinion”。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一起走過執業的日子

一起走過執業的日子

〔本文刊於2013年6月14日信報「年青有計」〕


對近日Bittermelon兄的文章「執業難皆因客戶蠻」,文中關於某會計師事務所的現金劵促銷手法,筆者早前亦見於臉書的留言版上,有關的舉動創意有餘,但網絡朋友卻覺得專業不足。不過其大膽創新的營運方式,教筆者不得不讚一個好。

事實上,作為執業會計師的一員,筆者對文中所指,關於執業時所面對的困難及問題,最為感同身受。

筆者於上世紀末投身會計業,經過大大小小的考試及不見天日的工作環境後,在以為可滿師開檔搵食之時,便遇到「未見官先打五十大板」的情況。究其原因,筆者嘗試以懂得不多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理論闡釋,分析執業會計師所面對的往昔今朝。

五大方向看執業路


記得首個面對的問題,便是新進入者威脅(Threat of New Entrants)。所說的並不是會計行業對新入者設下的障礙(當然有關的考試要求及費用亦不低),而是現實的行內前輩,即公司老闆問題。

由於執業的規定,會計師在成為會員後,需要取得一整年的核數經驗,方能獲得公會發牌,而有關的年資並不能中斷。但筆者當時工作的公司,先有審計經理滿師開檔,復有客戶出現非常規性的流失現象,是故筆者在考完專業試,但仍未取得執業牌照(PC)前的個半月時,便成了黎明前的黑暗。皆因老闆覺得是時候「因了解而分手」,而且還很民主地給了筆者選擇權:即自行了斷而換到僱主簽的入會工作經驗或代通知金。結果筆者惟有令覓碼頭,捱過了額外半紅不黑的一年,方能如願以償。

有說因為入場的門檻高,成為執業的會計師後黎明便到來,光宗耀祖且財源滾滾,到時還不肥得連襪子也穿不了?非也!筆者接著便面對第二力:供應商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

細行無力討價還價


慢著,會計師事務所那來供應商?是公司註冊處還是稅局?還是賣紙給你出核數報告那家公司?都不是,供應商是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那位:會計師公會。

在波特模型中有提及,供應方常透過提高投入價格,和降低單位價值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相關的產品競爭力。不能否認,如供應方在行業內具有比較穩固市場地位,而又不受市場劇烈競爭所控制,再加上其產品的買主很多,以致每一個獨立的買主,都不可能成為供應方的重要客戶,又或者買主難以轉換或轉換的成本太高時,供應方就有比較強大的討價還價力量。

現實是,公會所出的會計及核數準則及指引,絕對令大部份如筆者等的小買主毫無討價還價之力,近十年來與國際接軌後更有加速趨勢。當然筆者明白國際性認可的地位無疑令香港更出色,但現實更多面對的卻是客戶多次向筆者表示,複雜的報告不單他們看不明白,連銀行家及稅局也看不明白,不知道為何會計師搞得如斯複雜,當中是否想自抬身價?而核數費無可避免地亦因工序增多而調升。

接著便到第三力的購買者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未知筆者是幸運還是不幸,甫開檔執業便遇上了SARS。經濟環境不振時,正套上了中國人的老話:客大欺主。理論上於客戶來說,核數報告都是同樣的,故此在標準化產品的市場,新手執業者根本很少有機會,向客戶顯示自己是如何交足貨而收取核數費,反而往往在人家「慳得一蚊得一蚊」及當時嚴峻的經濟環境下,被排諸門外。

窄路難行偏向前


第四力所描述的是同業的競爭程度 (Rivalry) 。很多小型執業行(SMP)如筆者般,都知行內競爭激烈,高增值部份如上市、企業併購或融資諮詢等都被納入大行的藍海內,餘下如簿記或審計便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低增值部份,更成了SMP所經歷的紅海──過不了便葬身其中!

最後就是筆者最痛恨的第五力:替代品威脅 (Substitutes)。執業多年來,見到很多會計公司叢生,致令客戶多番向筆者投訴,既然收費高源於租金貴,何不將事務所搬去較平的工廈?活化工廈近年都如火如荼地進行,很多劈價如提供二千元核數費的會計公司也能生存,我們豈不是在謀取暴利嗎?

然而不可不知,申辦的執業事務所均需於商業大廈內「擺檔」,工業大廈、地鋪或擺地攤走鬼者免談,以免影響會計師的尊貴形象(這個理由可是筆者自己杜撰的,但當年申請開檔時確有如此要求,現今有否更改就不得而知了),這亦間接提高了營運成本。然而,那些非我族類者卻無須受制有關的規限。

總括而言,闊門易入,踏上執業路確是走上窄路,或許要走一輩子,但焉知未來如何?願與各位同行共勉之!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經濟一週〕漸進式的核數意見

漸進式的核數意見


本文刊於1648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筆者曾提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經過核數師審核過後,可以出現不同的意見。最好的當然是「無保留意見」的核數報告(即Clean report)。


而當有部份數據未能按既定的審計準則進行,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有保留意見」核數報告。

讓我們先來重溫一次,有那幾種的「有保留意見」。分別為:「受限制的保留意見」“Limitation of Audit Scope”,即指於審計過程中,核數師未能取得適當及充足的核數憑證,以了解某項財務數據背後的真確性;另一類是「不同意管理層的保留意見」“Disagreement with Management”,亦即核數師並不同意公司某部份的賬目處理方法,或認為有關的處理方法並非按會計準則所要求。

重大影響或不發表意見


至於較嚴重的核數報告,可以是「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Disclaimer of Opinion”或「反對意見」“Adverse Opinion”。這兩種的意見,都是因為有關的會計項目較重大(Material)及數據普遍地(Pervasively)影響賬目,令至予核數師覺得有關的問題,或會影響到賬目是否真實和公允地反映公司實際的情況。

當然無論出了「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還是「反對意見」,對投資者而言都是一個警號。而且,大家可以細心留意核數師的報告中有何玄機。

群星紙業控股有限公司(03868)便是一個好例子。公司於2010年的年報中,是一份「拒絕發表意見」(即Disclaimer of Opinion)的報告。當中,核數師便有曾提出,在執行審計的過程及取得獨立審計證據當中,於群星紙業的會計記錄中,發現了某些客戶和供應商的交易及餘額,與核數師所取得的資料並不一致。

不同核數師觀點或異


另外,核數師亦覺得,由於群星紙業某些銀行交易的相關會計記錄文件,可能存在不真實或不可靠,從而令到有關的情況,未能獲得核數師信服其交易是弧立的單一事件。最後,基於相關的信息及文件可信性的質疑,結果便出具了「拒絕發表意見」。

及至2011年的年報,群星紙業轉了核數師。雖然前任核數師曾發出了「拒絕發表意見」的核數報告,但基於可能新任的核數師覺得,早期的數據對2011年的報表影響不如2010年,故只出具了「有保留的意見」。

到了2012年,群星紙業的年報中,核數師的意見已變成了只有強調事項「Emphasis of Matter」,即除了前任核數師的保留意見之外,其他的都不是大問題了。

雖然有關的核數師意見,由2010年的「拒絕發表意見」逐步減至2012年的只有「強調事項」,或可能與換上不同的核數師,就對有問題的會計項目的不同觀點有關。但不可否定的是,年度內賬目的可靠性及完整性,亦是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經濟一週〕控制定義要清楚

控制定義要清楚


本文刊於1647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當企業要採納新生效、或經修定的會計準則時,需要對相關的準則作出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決定是提早採用,還是待準則生效時方將其影響納入財務報表之內。


作為唯一並經營香港的股票交易所及期貨交易所的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00388),其財務報表通常會比其他公司更早採納新生效或經更新的會計準則。就以擬備2012年的財務報表時,交易所就已經提早採用了多項於2013年1月1日及其後開始年度期間生效的新準則。

近年來最大最多改動的準則,莫過於在2011年6月,由香港會計師公會所頒佈的關於合併、聯合安排、聯營公司及披露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當中,包括了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第11號、第12號、香港會計準則第27號(於2011年經修訂)及第28號(於2011年經修訂)。

新準則加入新元素


就以當中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而言,它取代了處理綜合財務報表的部分香港會計準則第27號「綜合及獨立財務報表」,以及香港(常務詮釋委員會)—詮釋第12號的「合併 — 特別目的實體」中的要求。

其中,第10號就如何釐定附屬公司,加添了新的元素。以前,一般對附屬公司的定義,是考慮投資方對該被投資的公司,是否有直接或間接的控制權,通常該控制權的範圍會較側重財政及營運政策方面。

一般而言,如投資方佔有附隨佔投票權或已發行股本一半以上,多會將該被投資的公司列為附屬公司,從而將其從控制權開始日起計,至控制權終止日止的財計入綜合賬目。

上述的分類方法好處是容易理解。但隨著越趨繁複的商業環境之下,有時投資的一方可能只擁有少量的股份,但卻持有如可換股債劵等的衍生性工具,令該被投資的公司有機會於投資方行使有關的工具時,而變成大量持股並構成控制權。

自家獨大或屬控股


故此,新的準則引入了「控制」的新釋義,以令人更加清晰地相關企業之間的關係,並加入了詳盡的指引以處理複雜的情境。第10號的準則提出了三個元素:分別為(1)對被投資者的權力;(2)來自被投資者可變回報的風險或權利;及(3)對被投資者使用權力以影響投資者回報金額的能力。

另外,如投資方一貫且正規地持有被投資方的大多數投票權,而又並無其他單一股東直接或間接控制多過投資方,以及其他非控股權益的股權分散,而所有其他股東聚在一起投票反對投資方的可能性極低時,準則或會將其界定為附屬公司。故此,某些企業以前或無須將某投資的公司納入旗下,但當第10號的準則生效時,便需要重新定位了。

附帶一提的是,有關的變動,需要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第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更改及錯誤更正」的要求,在其財務報表中披露更改會計政策所產生的變化。亦須披露當採納有關新的財務報告準則時,對其首次採納期間的財務報表所可能產生的影響、所知或可合理估計的相關評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