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專.業.人 - 會計篇》感性的4號會計師

感性的4號會計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12月17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談過了多種不同性格的人,能如何在會計業內從事不同的崗位,以配合自己的特性,令到工作時更得心應手。今次就看看最後一種性格:感性的會計師。

大家或許都知道,從事會計的人都比較精於數理邏輯,這是由左腦所掌管的。然而,屬於第四型的會計師卻不折不扣是多以右腦作思考。因為第四型的人名為浪漫者,又稱為藝術型、自我型、憑感覺者。他們天生就是一個藝術家,由於本身對自我身份的懷疑,令到這類型的人不斷地「尋找自我」,和感覺與內在衝力有密切的連繫。

聽來很玄,是不是?讓筆者舉一個真實例子。話說有次的分享會,一位第四型的朋友對一支磺泉水瞪了良久,直到筆者再三發問時,他才慢慢而沉重地說:「我覺得這支水很慘,因為它很快就會被喝掉了!」瞧!你真的不會了解他腦中那份獨特的意念。正如堪稱最典型的格林斯潘式精句:「我知道你相信你明白了你認為我所說的,但是我不能肯定你是不是意識到了你所聽到的並不是我的意思。」

「看心情吧!」是第四型性格人的眾多口頭禪之一。或曰,如此飄忽的性格,還能適合從事會計嗎?當然,4號仔的人多會以藝術創作、演藝事業、形象設計或舞蹈歌唱等為職業,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如果第四型性格的人喜歡這份工作(4號的健康面為1號,亦即循規蹈矩型),他便可以承受任何時間帶來的壓力,因為工作能夠表達出他們對數字上的另一種體會。不過,你是不會feel 到的,因為:如果你認為真的feel 到他的感受的話,或許你並未明白他真實的feeling。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專.業.人 - 會計篇》好好人的二號仔會計師

好好人的二號仔會計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12月3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當你趕job的時候,如果身邊有一位同事對你說:「你是否很趕做不完?不如我放下手上的工作幫你手,好嗎?」你會覺得求之不得,還是受寵若驚?

或許你會說,那有人會不理自己的工作,而走去幫助其他同事?是否有陰謀?非也,或許你身邊那位同事,是屬於一位二號仔的會計師。

第二型人格又叫作助人型,亦即是協助者。擁有這種性格的人,總是能將心比心,照顧關懷他人的需要。他們誠懇、熱心、有鑑賞力、並且常常鼓勵他人。由於本身對不被需要、得不到愛有天生的基本恐懼,故此,他們會投入百份之二百的愛心去愛人,令人感受到他們所付出的愛,以致令受助的人,也以愛去回饋,從而令到二號仔感覺到被愛。

當然,在工作上有如斯好人的同事去幫助你,當然有利亦有弊。如果是健康型的二號仔會計師,他們會對無論是上司、下屬以至客人,均能給予適時而恰當的幫忙。對他們而言,服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給人們所需要的,即使超出他們的常規也會照做不誤。

不過,有時他們給予你的幫助,未必是你所需要的。而且,由於他們總是為其他人著想,給予他人無條件的愛並且不求回報,故此,當你其實不需要幫忙時,請記得清楚地告訴拒絕他們好意的理由及感覺,亦要切忌發脾氣或大聲痛斥,以免令到事情出現「幫倒忙」的情況。

大家看到這裡,或許會發覺,二號仔的會計師會比較合適於一些支援性的崗位,又或是從事咨詢性的部門,如提供專業意見的Advisor,令他們可以幫助到客戶。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專.業.人 - 會計篇》霸氣十足的八號會計師

霸氣十足的八號會計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11月19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在會計行業上,或許讀者會見到有些人,當與他們溝通的時候,說話語調鏗鏘,做事行動果斷,決定直接爽快,這些人往往會令人覺得天生是一副領袖的好材料。

當然,如果你有一位這樣的會計師老闆,可以說是跟對了老闆(知識是否達標另計)。由於這類第八型性格的人士,他們最怕就是被人傷害、控制、侵犯,故所以一般會以「強者」的姿態出現。由於他們要自己決定在生命中的路向,捍衛本身的利益,所以會覺得只有強者才可以生存。

你會否覺得這樣性格的人適合當會計師呢?當然,他們隨時隨地所散發出的霸氣,往往令人不寒而慄。他們會敬重正直的領袖,喜歡可敬的對手,亦會支持對自己有利的規則,否則不願服從。掌握職權的階級次序,設限保護自己。「誰在掌權?領導公平嗎?」是他們常問的問題,認為妥協就是軟弱。有時,他們會要求知道詳情,因為細節的變動會使他們擔心自己被操縱或利用。不知不覺將人分成黨派,為了要想知道每個人的立場,有時或會以激怒他人來獲得真相。

在會計的世界裡,這類型的人最適合當甚麼崗位呢?首選當然是管理層了。因為這樣的領袖,通常可以為公司爭取到最大的權益。其次,筆者就覺得待在Credit control department,負責為公司收賬就最合適不過。他們不需要大大聲的「兇」你,只是在不斷的對話當中,你自自然然便會被其氣勢所懾到,到時還不乖乖的找數?

不過很有趣的一點是:其實他們多認為,衝突只不過是進一步溝通的開始,「我大聲不等於我無禮貌」。你可以直接批評,但不要取笑或譏諷他們,而且溝通時要直接及說重點,否則招來了麻煩,可別怪筆者沒提醒了。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專.業.人 - 會計篇》滿腦睿智的五號會計師

滿腦睿智的五號會計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11月5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曾跟一位朋友閒聊,對方滿口覺得作為會計師的筆者,是尊貴及頭帶光環。當再多作了解時,方發覺對方認為,會計師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數字,演化成一份份複雜難明的財務報表,而且,這些對外行人如火星文字一樣的報表,又再令人覺得會計師懂得很多。

事實上,或許由於第五類型人的存在,所以令某些事情可以由簡單變得複雜。第五型的人本身潛在的基本恐懼是害怕無助、無能或無知,故此更希望使自己變得有能幹及知識豐富。所以,很多時你會發覺與五號型會計師溝通時,對話中會夾雜大量的專業詞彙,譬如將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說成為財務狀況表(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又或是將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account)變成為(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或者有業內的行家會說,不是會計準則更改了名稱,所以我們才需要改口的嗎?當然,筆者了解我們需要依循有關的準則,但退一步而言,是誰在制定準則的呢?或許就是一群佔第五型居多的學者。由於擁有求真的源動力(衍生於他們怕人家覺得他們無知),故此相關的分析研究會以複雜為主軸。君不見昔日的會計準則少則一頁,多則只有數十頁,跟現時動輒五六十頁有很大的出入嗎?況且,現時最多的一條準則有數百頁之多,而且還在不斷更新。

由此可見,第五型的會計師絕對適合於在會計業內發掘或尋找問題,所以一般會是大學的教援或研究員等,當然亦可以是公司內的風險管理部門或會計法證等範疇人仕。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專.業.人 - 會計篇》順得人的九號會計師


順得人的九號會計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10月22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談了多種類型性格的會計師,不知道大家最想身邊的同事、下屬或上司是那一類型?太講規則的有時未必夾得來,太Social卻滑頭的又怕處處被人估算,有團隊精神的不錯嘛,但卻太過保守,不過追求剌激而三分鐘熱度有時卻也吃不消。

那麼,有沒有很容易相處的會計師呢?答案當然是有了!這類就是第九型的人。

第九型的人其實一點也不「狗」,相反還是一個好好先生(或小姐)。事關擁有九號性格的一般是心平氣和、有君子風範及有耐性,而且還是個擁有排難解紛的高手。其實,此能力源自於其基本對外界失去聯繫的恐懼,故此第九型的人往往會傾向維繫內在的平靜及安穩,造就了「如果我身邊的人覺得還可以的話,我就可以了」的現象。

由於九號的人害怕與人有衝突,故此很多時都不愛講自己意見及做決定,以免順得哥情失嫂意。由於恆常地倚靠別人決定,故此會拖著自己的腳步做人,及不去面對問題,儘量避免衝突,令到性格出現模糊。

或曰,這樣的性格,做會計師豈不是很蝕底?那又未必!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要第九型的同事按章工作其實不難,由於他是個大好人,就算心中是如何的不喜歡,依然會順你的意,盡力去做。當然,有時若果太大壓力的話,少不免會出現陽奉陰違的情況。故此,最好不要太過對九號仔過於急切或壓迫,以免弄巧反拙。

其實,會計師公會時下流行為會計行業的從業員提供調解(Mediation)的訓練,正正就是合了第九型的胃口。很多時,當與客戶溝通時,太過硬梆梆未必能夠成事,反倒是運用九號仔的特性,更能事半功倍。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專.業.人 - 會計篇》滿有創意的七號會計師

滿有創意的七號會計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10月8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會計師的工作,通常需要按步就班去完成,而且工作時要謹慎小心。而且,由於有很多會計的準則及法例要遵守,故此循規蹈矩的一號仔及小心謹慎的六號仔,於工作都會覺得如魚得水。那是否其他性格的人就不適合當會計師呢?這又未必。

會計的同業都會聽過Creative Accounting的名稱,中文或可釋作「創造性會計」。此其由來據說是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衰退期。由於當時的經濟環境,以及會計準則的靈活性,以及其不完善性的共同影響下,令到有些會計師以好有創意的方式,去處理某些會計項目。

甚麼意思呢?筆者嘗試以近期一套劇集內的兩位人物的立場解釋一下。話說某機師對駕駛飛機的態度是:安全、穩妥地將乘客帶到目的地,需要一絲不紊地按有關的步驟進行。看!這是個一號型的人。而另一個呢?則說:我會於可行的情況下,挑戰可行的飛行底線,從中,我可以找到樂趣!這是幾號人?答案是七號。

七號型的人基本上很怕被剝削樂趣、被困於痛苦中,所以時常會去追求快樂及剌激,當然他們也會帶給你很多的歡笑。他們的轉數快、容易學會新鮮事物,但缺點是愛出風頭,炫耀自己,又或是三分鐘熱度。不過,如果給他們一盤平平無奇的賬目,他們也可以從中找到一些「踩界」的位置,而且在不違背會計準則和有關會計法規的條件下,為達到某種目的,作出有意識地選擇會計處理方法的活動或行為,令到客戶開心。這就正正是七號會計師的寫照了。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專.業.人 - 會計篇》心思細密的六號會計師

心思細密的六號會計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9月24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如果將心思細密說是從事會計業的必要條件之一,相信絕大部份人都不會反對。因為在處理賬目的過程中,別說是作為核數師,要細心而有耐性地找出可能影響賬目的錯誤,諸如其他崗位上如入賬及內審的同事都需要小心謹慎。萬一出了亂子,輕則影響其他部份(例如計錯了財務預算),重則可能令公司出現財政危機(如不正確的財務數據引致的銀行融資問題)。

或曰,會否有人特別小心而不會犯錯的呢?是不是完美的一號仔的會計師?非也!其實還有一種更怕錯的人,就是第六型的忠誠型。

六號仔本身對自己無啥信心,他天生喜歡團隊精神,背後的原因,乃是因為對得不到支援及引導的天生恐懼感。所以,如果他存在於團隊之中,就可以藉著群眾力量,去爭取及肯定自己的觀點。而他對世界的要求,就是得到人家支援及安全感。歸根究底,憂慮每一件事成為六號仔自身的盲點。

或許大家會問,如果太怕事,會否對會計的工作有不良的影響?依筆者的意見及觀察,雖然六號仔會擔憂很多大家都不會掛心的事(例如多數人只會擔心返工會否壞車而遲到,但6號仔更可能會怕外國核電廠泄漏幅射而導致本港列車機件故障以致遲到),但正正由於其憂慮的特點,令到做事時會更加保守(Prudent concept),賬目的可信便更高了。

不過,有優點亦有其缺點。由於六號仔欠缺安全感,而需要無時無刻的團隊精神。所以,當在社交場合時,就不能像其他人如三號般自如瀟脫了。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專.業.人 - 會計篇》面面俱圓的三號會計師

面面俱圓的三號會計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9月10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上次講了「好有誠信」的完美型會計師,今次跳一跳,先講三號仔的會計師。

想知道三號仔是甚麼特性?很簡單,將有自信心、精力充沛、吸引力強、成就出眾的形容詞放在他們身上,就最適合不過了!你會見到三號仔的會計師講究衣著和品味,外表風趣而又有魅力,每每都會流連於不同場合,跟人家Social一番,而且話題多不會出現悶場,更常常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

因為三號仔有天生變色龍的性格,任何場口都具有快速的適應能力,很容易就會跟對方打成一片,而且多以令大家覺得「言談甚歡、相逢恨晚」作結。作為社交能手的三號仔,著重包裝多於內涵,有時會喜歡吹噓自己,而且身邊多會出現多個異性的現象,這或許是異性相吸的道理吧!(說著說著,筆者倒覺得有點像某套電視劇的風流機師了。)

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擁有良好的社交手腕,無疑有一定的優勢。而三號仔的能力,源自於其本身基本的恐懼,亦即是怕沒有成就、一事無成。故此,如果得到人家對其事業成功的肯定,三號仔就會覺得被受重視、有貢獻及感覺有價值了。故此,三號仔是屬於目標型的人,為求達到目的,任何可行的方案都會採用。

如果以會計師事務所的三號仔為例,做job一定是「快、靚、正」,因為他們會以目標為本。但如果換轉成其他部門,如內審的同事就不行了。因為內審講求的是細心,查找問題,而不是為求目標而要達到某個target,所以大家要認清自己的性格及能力,才能於適合的崗位上發揮所長。

以筆者的觀察,香港也是一個以目標為本的地方。而會計師公會所頒布的核數指引,也是Objective approach,無怪乎大家可以很容易於身邊發現三號仔了。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年青會計師的夢魘:工作經驗

年青會計師的夢魘:工作經驗


〔本文刊於2013年9月6日信報「年青有計」



近日有朋友成功完成了會計師的所有專業考試,並相約向我查問如何簽署工作經驗,以便申請入會成為公會會員。聚會中,不期然勾起了筆者若干年前的入會經歷。

從事會計行業的朋友都知道,要註冊成為會計師,並不是單單完成所有考試便完事,而是需要加上若干有關的工作經驗。根據《專業會計師條例》第24條第1節所指,除卻考試之外,成為會計師最少要包括三個條件,分別為:(1)年滿21歲;(2)有良好品格;及(3)符合理事會就有關實際經驗所訂明的規定。

實際經驗需要確認


第一點相信大家都不難達到,因為寒窗苦讀或完成大學者多已過了21歲;至於良好品格云云,只要閣下不是有刑事或民事案底、破產或債務重組,以至被其他組織或學會評定為專業失當等大件事,相信亦不難過關。所以,如何成功成為會計師,關鍵在於實際經驗,或再針對性一點說,在於誰人為閣下簽署實際經驗,行內簡稱「簽Experience」。

於入會申請表內,有不同的範疇需要準會員填寫,所需要的工作經驗亦因學歷不同而有所出入,一般以三至五年不等。不過,由於兼職的年資是不會被計算入實際經驗內,而公會又對經驗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往往令新人面對一些不平等的對待。

就以一位擁有學位而又完成公會專業試QP的準會員而言,他的實際經驗最少需要三年時間,而最多的受僱單位不能多於4個,當中少於12個月的工作經驗不可多於2份。換言之,如果有一至兩份長工的僱主是不肯簽Experience,則準會員所付出的時間心血隨時便會泡湯。

有僱主不肯簽Experience的嗎?多的是!市面上有些行家是一早明言不會簽,這個做法還算是有一點人性,起碼入行的新鮮人可以選擇做或不做,因為反正做十年的工作經驗,他也不會簽給你申請入會,你還要待在那裏,總可以知道不是為入會了吧!然而,有些行家卻是在準會員遞上表格時,方才表示「此路不通」,又或是諸多留難,準會員為着一紙入會文件,寧可忍受丟去尊嚴,受盡冷眼,低聲下氣去乞求討好,真如人間慘劇!

勞資糾紛置身事外


申請入會已經如斯麻煩,那末如想再多走一步,取個執業牌照(PC)出來打江山又如何?大家可以想到,僱主多必是萬般不從了!皆因很多僱主認為,如果簽了PC的話,雙方便會變成競爭對手了!正所謂「多隻香爐多隻鬼」,給你簽了豈不是會搶我的客?

當年筆者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話說當成功考完試後,還需要多加一整年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方能申請PC。不過,正當筆者以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態度,去完成最後的一年實習工作之時,於第十個半月的某一天,臨近下班的時間,突然被老闆徵召入房。還記得當時老闆以「與我工作不是太夾」為理由(我已經為他工作了近四年半的時間),給了我兩條路的選擇:一是補回整個月的薪水給我,以結束多年的賓主關係,但個人理解的潛台詞,是無論Reference Letter或是簽Experience,皆不會是「太夾」。

另一個選擇是當我自動請辭,大家「好嚟好去」,當然補錢是不用想的了,而多放的考試假、溫習假及年假等,當然會適當地處理!結果筆者在這條選擇題下「自願地」請辭。還記得當時的僱主即時於抽屜內取出早已計算好的支票及辭職信予筆者簽署,當然筆者亦換取了很夾的簽Experience文件及Reference Letter,大家好嚟好去了吧!

或曰,會計師公會為何不介入?需知道公會是中立而神聖且不可侵犯。故此有關的勞資糾紛,雙方自行了斷便是!當然,筆者亦喜見公會從善如流,將可以簽Experience的公司或人士予以適當的規範化,定為AE或AS,以免影響會計師的質素,只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筆者倒覺得,如果公會肯立例要求AE/AS必須處理簽Experience的事宜,而申請入會者可以先行備案於何處的AE/AS遞表,而AE/AS亦必須於限期內直接呈交公會(例如:一年內),否則將予以罰則或加CPD時數作再培訓,這樣便可以杜絕某些業內枯枝,窒礙行業的發展及年青會計師的上流進程。

當然,我們難以避免某些人士,故意將準會員的工作經驗或褒或貶,所以可以同時引入上訴機制,或以抽查方式審視,以釐定準會員是否真的合適入會。這樣,會計業界才可以生生不息,茁壯成長。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專.業.人 - 會計篇》辛苦搵嚟自在食

辛苦搵嚟自在食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8月28日

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會計行業內有所謂的食鐘文化,作為會計師的應該不會陌生。還記得當年打工時,聽老闆憶述在六大(即現時的四大)的食鐘轟烈狀況:平時返工,幾點收工不要問了,最早的收工日子是在大年初一、二及三,晚上七點多就可以走了,多開心!

自己在業內打滾多年,雖然並未見識過大行的情況,卻也都有試過差不多的經歷。還記得在某一年的十一月中旬,趕M-code日子的深夜,公司本已經不是多人(只有三四人),而其他同事可以處理的都差不多七七八八,所以可以急急走人,先行歸家,以期爭取短暫的回氣,只剩下我獨個兒留守在通頂。忽然,已經離開的老闆帶著宵夜回來,與我一同繼續作戰。

其實都知道要趕的job要於翌日,亦即是死線期當日才能交到客戶手中,再就是當客戶簽好名後,旋即要快馬加鞭到付稅局。而且當時見有老闆親自落場監工,當下更不敢做次,馬上急急提筆趕工。


豈料,老闆卻將我的工作叫停,著與他先行一同歎其「一盎兩件」。正當大家邊吃邊中場休息的時候,老闆曰:「其實要趕的job,如果真的遲了,就向客戶解釋,罸錢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最緊要的是不要為著工作而放棄食飯,其實打工為的是『搵食』,做得這麼辛苦卻沒有得食,何其諷刺!」

我聽後豁然開朗。的確,「辛苦搵嚟自在食」,為何這般刻薄自己呢?當下老闆與我這兩「件」會計人將夜宵吃個不亦樂乎。而神奇的是,吃過後精神大振,而且在老闆的一同努力下,竟然不用通宵便完成工作,還有時間回家沖個熱水涼。第二天早上交付給客戶簽署再上稅局,還可以多品嘗一餐公司的下午茶。

所以說,不要以為食鐘一定很辛苦,如果找到當中樂趣所在,又或是學懂放下得失,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專.業.人 - 會計篇》九型人格第一型:完美型會計師

九型人格第一型:完美型會計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7月31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有問做會計師最重要的是甚麼,筆者覺得不是擁有豐富的會計知識,又或是圓滑的社交手腕,更非有懾人的皇者氣勢。反倒是最基本的一環:誠信。

相信大家都會對專業人仕有較高的期望。除了因為其相關的專業領域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認定其道德水平,會相對一般人較為嚴謹。正如你不會見到一個會計師,將你的個人敏感資料,例如每年賺多少錢或擁有多少資產,隨便地向街外人公布吧?


作為第一型的會計師就具有上述的優點。由於九型人格第一型又稱為完美型(The Reformer),一般而言,其個人的道德標準極高,而且判斷力強及自律性高。而當中,尤其以非黑即白、沒有中間地帶的性格,更能令處事上更加嚴謹。而他亦會將有關的各項準則奉為金科玉律,沒有例外。

基於第一型的會計師很怕自己會做錯,亦很討厭人家做錯事,故此,他們有自己的一把尺,去量度各樣的人或事,從而釐定出他可以接受的程度。如果你是與這種特性的會計師打交道的話,你會很容易發現,他們多會有「應該、不應該」、「這樣才對、那個是錯」或「原則上、照規矩」等等的口頭蟬。

作為理想及完美主義者,第一型的會計師決定當天要做的事,絕不會拖到第二天。不過,有時你或許不太習慣他「雞蛋裏挑骨頭」的性格。而且筆者很肯定的告訴你,你是拗不嬴他,因為在他心目中已經有既定的框架套住了自己,亦套住了其他的人。故所有非他範圍內的事,通通都不會接受。

那麼如何跟他溝通才好?很簡單,只需要用理性、合乎邏輯及正經的態度就可以了,適當的時侯或可以表現些少幽默感。需知道第一型的會計師是很認真的,你切勿以「玩玩下」的態度去跟他共事,說話要直截了當,否則分分鐘會反檯。

下次再跟大家談談第三型性格的會計師。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專.業.人 - 會計篇》九型人格 VS 會計專業

九型人格 VS 會計專業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7月24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筆者曾經於幾個不同的會計界場合上演講,主題為「九型人格性格學」,當中分析每種性格,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種實際問題及其處理方法。席間,通常最多同行朋友問的一個問題,就是:「那一種性格的人,才最適合擔當會計師?」

要回答這個問題,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但有一個大家都不是太滿意的標準答案是:甚麼類型性格的人,都適合當會計師。
或許有些朋友不太認識這套性格學,筆者試將其重點簡單介紹一下。其實九型人格只不過是從其基本恐懼(即基本恐懼驅使的自身行為),及相對所衍生的基本渴望(即用方法對抗恐懼以獲取渴望),去理解不同人的個性與特質,以及探索人與人相處之道。

至於是否某種性格才最合適擔當會計師?先撇除了本身的會計師資格及相關的工作經驗等外在因素,一般人都會覺得,會計師做事比較保守,又有些人認為太過內向的人不擅與客戶、上司或同事溝通,難以取信於人,其實不然。

會計師只不過是業界的一個統稱,自組會計師事務所如筆者般的,當然需要若干社交手腕(第三型人的特性);但某些部門可能較側重細心的部份,以便更容易發現出錯的地方(第六型人的特性),例如Internal auditor或處理Compliance 等工序的會計師。故此,是否某一類的人才適合擔當會計師,不能一概而論。

當然,我們常說要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以便能發揮其獨有的能力。正如你不會找一個兇巴巴的同事(第八型特性的人)在接待處的崗位上,客戶未入到來便會被其氣勢所嚇倒了!取而代之,這位同事或可以放在追客戶的應收款的角色上,工作時更能得心應手。

其實,無論你是公司老闆,或是部門主管,甚或是團體中的一員,如何將身邊每位同事的長處充分發揮出來,去推動別人完成工作,當真是千變萬化。下次筆者嘗試將每種性格的會計師綜合歸納,逐一為大家分析。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Clear to take off

Clear to take off


〔本文刊於2013年7月19日信報「年青有計」〕



近日,一套筆者期待十年的電視劇續集終於播放,各網上大小討論區及臉書群組,均出現空前熱烈的留言及品評。在此,筆者倒想借題發揮少許個人意見。

先說引頸以待的電視劇續集。由於當年所採用的題材新穎,而且人物角色、劇情、場景以至主題曲均有不俗的評價及口碑,故此打造了當時劇中各演員不俗的星途。年資匪淺的男主角不用多說,就連當時還算是一眾新人的男女角色,亦能於過去十年間發光發熱,成績有目共賭,當然亦歸功於各人起步時的工作態度及表現。

先入為主 人類通病


正由於這個原因,續集的強勢回歸叫很多人有很高的期待。然而,劇集還未上映,討論區卻先行爆料,並且出現了「期望愈大、失望愈大」的現象。首先有網民將續集主題曲與原劇主題曲作一比較,當中少不了一些惡搞成份,而且亦出現對個別角色及劇情的批評。為何會有這個情況?那就是先入為主的概念。

人類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先入為主。舉例如你首次認識一位新朋友,他給你的印象是很有活力、健談和容易相處,但當相識一段時間後,假如某天發覺他一聲不響,你或許只會覺得他偶爾身體不適,或是當時心情不佳,可能還會好言安慰或寄予慰問;但相反地,假如這位新朋友一開始便給你囂張拔扈、目中無人和自我中心,卻發現有天向你熱情問好,你或許會謀算對方是否心懷不軌,居心叵測,這亦是人之常情。

正由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亦是惟一一次的機會,將自己的第一個印象表現予另一個人,故此,初次的個人觀感對其日後的交往及相處有莫大的影響。中國人常有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及「事半功倍」就是此意思。

放在職場上看,一眾新鮮人無論學歷是如何的高、能力是如何的好、工作是如何的快,但若是返工數天便於工作時間交行貨,或仗著小聰明而練精學懶,更甚是當無人發覺時便放慢工作,欠缺自律。當被上司看在眼裡,則無論最後如何加把勁,也只會事倍功半,前途如何,不問可知。

從事核數的筆者,當然知道工作時需要專心一致,而且個別同事於處理審計時,或需要按自身情況去判斷形勢,有時或會出現不可預計的情況。工作的進度往往由不得筆者親自去監督,而且亦無從無時無刻去監察,只要知道一個大概便可以了。

故此,筆者奉行自律的原則,諸如電話、傳真、電郵,以至SMS、Whatsapp、facebook等都只會看成工作時的工具,筆者不會阻止同事以此與個別客戶或供應商作聯繫,但亦希望自律。畢竟,每個同事到社會做事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如果還要用到學校的記缺點大過等方式去作賞罰,也實在太丟人了吧?

未來征途由今天出發


當然這種做法亦是兩刃劍,新鮮人有時看在眼內,或許會覺得公司的文化如此,便自動「同步化」了。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而忽略了其他自己應該做好本份的地方,自視甚高者或會覺得已做得很好了。不過,「滿招損、謙受益」乃於社會大學中打滾的不二法門。就以劇集當中的男主角為例,其事業亦有高低起伏,勇闖高峰前後亦曾跌到過,難道就只因為自己做得好便能一帆風順?要成功,能力及態度,兩者不可或缺。

再者,筆者常跟同事說,到來工作不是充軍,筆者不會亦不能禁止其個人與外界的聯繫(當然以前打工時的公司則例外),尤其以現今發達的科技而言,不用電腦便用手機溝通。故此,學會如何自律及互相尊重就更形重要。除了賺得工資之外,更重要的是從當中學會了知識運用及處世態度,這些到是別人無法從其身上取走。

故此,筆者寄語後來者,尤其以執筆之時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畢業生,將來是各位今日努力的成果。若要成功便要自強不息,社會只會汰弱留強,若滿足於今日的安逸,則別仇視未來的不穩。若時刻抓緊夢想,則不難有朝一天可以展翅高飛,衝上雲霄。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文章分享〕沒有藉口的生活態度

沒有藉口的生活態度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我們都會有意或無意地加入各種各樣的藉口。

常見的例子如:「出門口時忘記了」、「早知道就不會做」或「如果我有時間一定會做運動」等等。可是,當我們說這些話的同時,卻不知不覺就為自己找了一個藉口,但問題本身卻仍然不能解決。

亦有一些人,無論遇到問題、挫折或失敗,都會覺得(或希望)與自己無關,而將問題歸咎於人家,甚至於希望別人也失敗,好也有個伴。

尋找藉口有用嗎?藉口一定程度上可以給我們於短時間內擺脫內疚的負面情緒,令心理上可以略作平衡,但卻不等於不用去思考及解決有關的問題。而且,長時期這樣做會令人有依賴性。經常找藉口的人,久而久之會減低處事的能力和責任心,亦會令辦事效率降低,結果是問題越積越多。

其實處理問題可以分三個層次:(一)解決當前問題;(二)了解問題癥結;及(三)避免同樣問題。先解決當前要務,再分析為何會有問題發生,最後是改善自己(或制度、系統等),以避免同類型的問題再次出現。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對自己對別人負責。而且,既然你有能力找藉口,就有能力找解決方法。與其找個藉口,倒不如找個方法。

如果你不想做某件事,你可以找到千百個藉口支持你不去做;但只要你想做那件事,你至少可以找到一個理由,支持你去做。改變自己來面對自己的問題,你會發現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少,一切將會變得更加順利!

想成功還是失敗,決定權全在你。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專.業.人 - 會計篇》專業會計師 VS 註冊稅務師

專業會計師 VS 註冊稅務師


本文於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Education Post 2013年7月10日之《專.業.人 - 會計篇》刊出



很多讀會計的朋友,都會參加相關的專業考試,藉以晉身為會計師。事實上,成為會計師後,通常可於公司內擔任不錯的職位,如財務總監或會計經理等,又或是進一步考取執業牌照,自組會計師事務所「開檔」,簽發核數報告。

不過,作為核數師的過來人,筆者可以告訴大家,成為會計師並非一定受萬人景仰,又或財源滾滾來,至於核數師就更是乞人憎。皆因前者通常屬於公司的後勤角色,除非老闆特別看重要每星期睇數,否則受歡迎程度往往比前線的銷售人員所蓋過;至於核數師因職責所在,往往會到人家的地盤查數,一般被審核的公司,各部門人員都會覺得其阻礙日常工作,好不討厭。

不過,如果曾接觸過稅務工作的朋友,便會發覺客戶會較喜歡與核數師打交道。皆因不論公司的規模,賺錢便想少交稅(或不交稅)。如何可以合法而又有效地節省稅款,便成為稅務工作的重要一環,想當然客戶自然受落得多了。

說也奇怪,會計師有法定團體作為資歷的認證及會員的監察,卻無稅務師的專業資格評核。無他,由於香港的稅法較其他國家或地方相對簡單,而且法例亦無列明必需聘用具專業稅務知識的人士處理,故此香港的稅務師一般不太被看重。

不過,會計師有時亦未必懂得全部稅法。尤其現時大部份的公司背靠祖國、面向國際。與國內外的商貿往來日益繁重,而大陸及國際的稅法更是比香港稅法更複雜繁亂。所以大陸及其他部份國家已設有註冊稅務師,以便為客戶處理稅務問題。

其實現時香港稅務學會已經舉辦註冊稅務師的考試,藉以令稅務從業員有更專門的知識,處理日漸複雜的稅法。考試並有五份卷,分別為:《會計及財務》、《香港稅》、《國際稅》、《中國稅法》及《高級稅務應用》。考試模式貼近QP,但程度接近碩士課程,而且不是Open book。但不說不知,考試最低passing rate的試卷,竟然是香港稅!或許大家被其簡單的稅法所影響而輕敵了。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經濟一週〕從公司數字了解發生何事

從公司數字了解發生何事


本文刊於1653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很多時聽到人家說股票容易「炒」,不過就風險高。而創業版一向被視為高風險的玩意,就讓筆者以一間創業版公司的財務報表作例子,看看當中的數據分析。


創業版市場,按港交所的定位,是「為相比起其他在聯交所上市的公司帶有較高投資風險的公司提供一個上市的市場」。而眾所週知,在創業板買賣的股票,通常投資者可能需要承受較大於主板買賣的證券。故此一般會較適合專業及其他老練投資者。

筆者隨手在創業版內找到一家公司,名為即時科研集團有限公司(08119)。執筆時公司當日的買入及賣出價分別為0.037及0.049港元,亦即我們所講的「仙股」。

從公司的股本結構來看,即時科研的法定股本為4.3億港元,以43億股,每股面值0.1港元的普通股為單位所組成。而於2013年3月31日為止,公司已發行的股本是1.68億港元。單以股本乘以收市價0.044港元,可以得出公司的價值為739.2萬元。

當然這個極其粗糙的計算方法是不正確的。第一,公司每日的成交額都不一樣,今天計到的明天或許已經完全不同了;第二,若只以公司的股票數目計算,則完全忽視了公司的盈行能力,如果公司是賺大錢的話,公司的市價必定遠遠超過所計算出來的數字了!

公司業務訴說盈利能力


當投資者未買入公司的股票時,通常都建議留意有關公司的財務。那麼即時科研是從事甚麼業務呢?單從公司的名稱可能是研究科技的。其實,現今的資訊極之發達,我們可以從公司的網站下載有關的資料。

從年報中得知,即時科研主要從事銷售Linux軟硬件產品及提供有關的軟件培訓服務。那麼公司的生意如何?定晴一看,連筆者也嚇了一驚,2013年度的營業額僅得78.4萬港元,比很多中小企業還要少!

起初筆者以為自己眼花了,是不是看錯了貨幣或是位數了?再細心閱讀下發覺並無出錯,公司的生意額的而且確是由2012年的1,596萬,大幅下跌了九成半之多!翻查管理層的評價,原因是:「國內需求減緩,國外市場也萎縮,同時還受到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壓力」所影響,以致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

借錢度日成本增影響盈利


不過,大家可以發現到公司的一般行政費用跌幅不大,由936萬下跌25%至697萬,而融資成本更反而上升,幅度約14%,即由96萬升至109萬。而從創業板上市規則及香港公司條例第161條的披露所得知,即時科研的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及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董事袍金、薪金津貼及其他福利(包括退休金計劃供款)等,亦未有隨著公司營業額下跌而減少,反倒上升了3.12%。如讀者作為股東,公司不賺錢(不理是否有股息回報)卻要加管理層人工,未知有何感想?

由於公司虧損,資金乃由董事、董事的配偶、銀行的貸款及股東等墊支,但要留意除銀行的貸款屬於商業借貸而收取利息外,其餘的人仕亦需要繳付利息。雖然未必要即時支付,但如將來有盈利時,其融資成本勢必減少有關利益回饋予股東的數目,讀者不可不知。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經濟一週〕否定意見基於問題多

否定意見基於問題多


本文刊於1652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還記得筆者提過,除乾乾淨淨的無保留意見(即Clean report)之外,若於審計程序當中出現若干問題時,核數師多會發出保留意見。常見的是受限制的保留意見或對賬目不同意的有保留意見。


當然,如果出現問題的地方或受影響的數據是較為重大的(Material)及普遍地(Pervasively)出現於賬目上,則會發出更嚴重的有保留意見。即理論上是不應該出現於上市公司的「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Disclaimer of Opinion)。

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給人的潛台詞是:作為上市公司的核數師,當我完成了審計的工作後,卻不能對有關被審查公司的財務資料,作出是否真實和公允地其實際情況的意見,即是說「做完都唔知啱唔啱」。作為投資者或閱讀報表的人仕,會有甚麼感想?

沒有最差 只有更差


不過,如果筆者告訴大家,當我作為核數師,審查完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後,告訴你我對這家公司的賬目的真實和公允性持否定的意見,會否令你更吃驚?

的確,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只給予人家一個問號,但否定的保留意見即表示核數師認定了公司的賬目真實和公允性出現根本的問題,兩者大不相同。

或者大家會問,上市公司動輒數億至數百億,監管條例又嚴謹,應該不會出現否定意見了吧?

如果大家到網上稍作搜尋,便會發覺以買賣及製造生活用紙及再造灰板紙、買賣回收紙及提供機密材料處理服務的福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0923),便於近兩年出現過否定意見的核數報告。

問題一蘿蘿


當然核數師既然發出了否定意見,可見問題一定不少。筆者嘗試歸納幾個較重大的要點如下:

1. 於2011年11月,福和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惠州福和紙業有限公司出現潛在的若干會計記錄及賬簿內記錄違規情況,經同年12月成立的獨立特別委員會調查所得,惠州福和截至2012年3月31日止年度及過往期間之大部分賬簿和記錄均不知所踪;

2. 於2013年1月31日,福和集團位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富都太平有限公司展開股東自願清盤,,並於同日委任臨時清盤人。有關的清盤涉及將富都太平及其全資附屬公司金益多有限公司,以及惠州福和一併清盤(統稱為「取消綜合入賬的附屬公司」),引致無法將取消綜合入賬的附屬公司,按會計準則納入其集團的綜合財務報表內;

3. 基於上述第二點的情況,綜合財務報表內因不包含取消綜合入賬的附屬公司之財務狀況、業績及現金流量乃屬於偏離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獨立及綜合財務報表」的規定,報表內多項的元素亦因此將受到重大影響;

4. 另外,基於在2012年4月27日委派的獨立會計師行所進行的法務調查所得,偵測到有其他違規事宜出現。主要與福和集團於中國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惠州福和的營運有關,其中的內容更包括若干文件及記錄可能屬捏造及擁有多份不同之財務報表但無法對賬等問題。

當然,核數報告還詳細列出其他如投資成本的減值虧損、銷售成本及應付第三方供應商的貿易賬款、若干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收購、出售及減值問題、現金存款性質以至財務擔保合約的可靠性等等。可想而知,核數師絕對無法對如斯多的重大問題,表達任何意見,導致最終否定其賬目了。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經濟一週〕分析成本 了解承擔

分析成本 了解承擔


本文刊於1651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成本多寡直接影響公司的益利乃是不爭之事實。如能夠了解公司的成本結構,再進一步審閱其財務承擔,對了解公司未來的發展,絕對有一定的幫助。


每間公司的成本結構都不盡相同,從事商品買賣的可能只有購貨金額,但涉及生產活動的可能需要將一些與生產有關的費用,如廠房的租金或機器的損耗等,都納入為主要的成本之一。

當我們想要找出一間公司的成本時,可以從那裡著手?當然最簡單的便是從損益表(或稱全面收益表)開始。舉例如以從事戶外媒體銷售,包括於公共汽車候車亭、大型廣告牌及巴士車身展示廣告的白馬戶外媒體有限公司(00100)為例子,公司於2012年度的報表顯示,公司的營業額為15.22億港元,而銷售的成本就有9.39億,再加上燈油火蠟等的2.64億元,除稅前的溢利約為3.34億。

那麼,白馬戶外9.39億的主要成本是甚麼呢?我們可以參考每家公司都有的除稅前溢利的附註披露。由於一家公司的支出項目繁多,而且亦未必統一,故此,公司法、會計準則及上市條例便要求公司需要披露某些特定的會計項目。舉例如銷售成本、核數師酬金、樓宇經營租約租金及僱員褔利開支(包括工資、薪金、以股權支付的購股權開支及退休金計劃供款),其他較常見的還有攤銷費用、減值虧損和折舊預提等。

分析成本需先了解業務


參考白馬戶外的主要成本分析,公司的銷售成本包含了一般的提供服務成本,若干經營權的攤銷以及公共汽車候車亭、大型廣告牌及巴士車身業務的經營租約租金支出。三者的金額分別為3.18億、2.98億及3.23億,各佔約三分之一。

由於白馬戶外的廣告通常於戶外播放,故此需要繳付予公共汽車候車亭、大型廣告牌及巴士車身等的租金,以作業務之用,所以有關的開支不在少數。大家當然會想到,若果所租用的設備租金突然大幅調升,那麼公司的成本便會被拉高,那公司的利潤豈不是會減少了?

長期合約鎖緊未來成本


有關的憂慮不無道理,故此白馬戶外亦傾向與有關的設備供應商建立長遠的合作方式,以減少短期成本上升的風險。但是我們可以從那麼得知有關的資訊呢?答案是賬目中有關於「承擔」的披露。

按會計準則的要求,當公司於年結日或以前,簽訂了超越財政年度的重要合約時,便需要作出承擔的披露。以白馬戶外為例,根據公司所簽訂了的不可撤銷經營租約,其租約承擔期限介乎1至8年之間。而租約年期於一年內屆滿的承擔額為3.1億,於第二至第五年(包括首尾兩年)屆滿的承擔額為7.71億,而超過五年後的承擔額卻有10.79億。

由此可見,白馬戶外與供應商簽署長期的租賃合約,好處當然是能減輕有關租金上升對公司的負面影響,然而「針無兩頭利」,此舉亦會令到公司的長期承擔加重,如將來的八年內,公司不幸減少了廣告收入,由於租賃合約已簽,故亦不能減少支出,變相或令公司出現負債。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一週〕中期或季度業績要留意

中期或季度業績要留意


本文刊於1650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無論公司是否上市,都需要根據會計準則去預備賬目,以便核數師定時定候可以進行審計。不過,若投資者要等足一整年方才可以收到公司的財務報表,方才決定是否投資,時間則未免過長了。


所以,一般的上市公司除按照公司條例的要求,進行每年的審計之外,還會視乎在主板或是創業板上市,每半年或每季發放一次財務資訊。我們稱之為中期或季度業績報告。

就以從事物業投資及生態造林業務的中國三迪控股有限公司(00910)為例,公司的年結為每年的三月三十一日。故大約於五六月時,就會有年度的業績發放。

那麼,中期或季度的業績報告,是否又需要審核呢?其實,一般中期或季度的報告,按例是無須經核數師進行年審。不過,會依照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00388)的證券上市規則附錄16,以及香港會計師公會所頒佈的香港會計準則第34號「中期財務報告」而編製。

中期或季度業績 資訊更新


而通常中期業績報告的編制基礎,是需要與公司採用的一貫會計政策一致,以令到閱讀報表的投資者,能夠連貫地評估公司最新的財務狀況。

三迪控股截至2012年9月30日止的六個月中期報告,乃是根據2012年3月31日的核數報告為基礎。另外,雖然中期的財務資料無須審核,但亦已由核數師根據香港會計師公會所頒佈的香港審閱委聘準則第2410號「實體之獨立核數師對中期財務資料之審閱」進行審閱。此舉可避免公司的管理層錯誤或不當地記錄數據,亦可以令賬目的可信性提高。

那末當中期報告出街時,發覺早前的賬表上有數據需要改動,又應該如何做呢?事實上,三迪控股的中期業績報告上,亦出現此情況。

問題數據能及時通知


在2012年3月31日的年度綜合財務報表中,三迪控股就曾將收購鴻昇環球集團有限公司及Grandbiz Holdings Limited而所產生的12.22億港元議價收購收益入賬。由於相關的兩家公司的可識別資產淨值的公平值,比所計的金額多2.45億元,原因是該兩家公司應付賣方的貸款,過往曾被當作為權益項目處理,因而令有關的計算多出了2.45億。

再者,有關的款項已借予該兩家公司旗下的中介投資控股公司,作為營運實體所提供集團內部的貸款。倘若集團內部的貸款,於收購日期前撥充資本,則賣方向該兩家公司提供的貸款便毋須償還。

基於以上的情況,為了糾正有關情況,三迪控股的中期業績報告將議價收購收益及應付賣方的貸款予以重列。令到該年度的累計虧損由3.98億上升至6.43億元,而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亦由先前呈報的0.66仙,變為1.08仙。

故此,假如投資者純粹參考年度報表,卻無一併閱讀其他公司的通告或中期業績的話,便會錯誤地理解公司的價值了。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一週〕資金回流有稽可循

資金回流有稽可循


本文刊於1649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在不同的會計項目上,核數師都會因應其會計項目的特性,按照準則去評估有關的數據,是否能真實和公允地反映公司實際的情況。


就以在創業板上市,從事在中國設計、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傳像光纖產品的山西長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08286),核數師的報告內便提出了一個常見的問題。

首先,大家當然知道,上市公司的生意額動輒數以千萬以至億元計,而做生意能否收到錢,將是公司能否生存的一個基本。故此,在核數師進行審計有關賬目時,都會留意其應收賬是否能夠回收得到。

另外,由於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相對上較主版上市的公司,會面對較高的投資風險,所以公司能否從營運而取得利潤,而盈利是否能於可見的將來收回,就更加重要了!

做生意還看資金回收


在山西長城的2012年的財務報表中,公司的營業額為4,811萬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跌約13%,而毛利率亦由27.9%下跌至22.4%。

當我們再向其應收貿易賬款了解時,可以發覺公司的應收賬實數是少了,由2011年的1,967萬,降至2012年的855萬。而且從上市條例A16(4)(2)(b)(ii)所要求的賬齡披露分析可見,有88%的賒賬都是90日內的「新賬」,亦即是近年結時的12月時所做的生意(2011年90日內的賒賬比例只有65%)。

於審核賬目時,核數師多會翻查公司於年結後,是否有收回相關的應收賬的記錄。如果出現疑問,則可能會予以減值。山西長城於年內便將其1,072萬應收貿易賬款中的20%,作出減值。

從上面的財務資料來看,山西長城的營業額雖然少了,但回流的資金不錯,應收賬回收平均日數,更由2011年的130日大幅減少至今年的65日。

關聯方前拖欠款項至今未還


但從核數報告中,卻可以發現核數師對山西長城賬目內,其中的兩項「應收一位股東款項」及「應收一家前關連公司款項」發表了保留意見。

由於除了基本的應收賬款外,公司的一位股東,名為「太原唐海自動控制有限公司」,以及一家前關連公司「山西錦地裕成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均拖欠山西長城分別59.3萬及428.3萬元人民幣的款項。而山西錦地的前名稱為「太原華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是主要股東太原長城光電子工業公司的附屬公司。

從年報中亦可以看到,兩項拖欠山西長城的賬項並無抵押品,且是免息及只須按要求而償還。簡單而言,即是無任何還款的時間表。

從核數師的角度而言,由於相關的欠賬並無抵押及免息,故多會審視有關的款項是否有償還的記錄,或是長期滾存而無任何追索行動。核數師亦會釐清有關的賬目是否關聯交易,而從稅務角度,又是否因生意往來而衍生。可能的話,更會查核該關聯公司的賬目,以肯定其還款能力。

其實追溯有關的賬目,可以間接地發現,相關的交易始於2009年度,而且賬齡已有三年了!故此,核數師在無法獲得足夠及可靠的審核憑證,以確定有關的股東及前關連公司有能力償還其應收款項,故所以連同其他的問題,一併對此作出了「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Disclaimer of Opinion”。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一起走過執業的日子

一起走過執業的日子

〔本文刊於2013年6月14日信報「年青有計」〕


對近日Bittermelon兄的文章「執業難皆因客戶蠻」,文中關於某會計師事務所的現金劵促銷手法,筆者早前亦見於臉書的留言版上,有關的舉動創意有餘,但網絡朋友卻覺得專業不足。不過其大膽創新的營運方式,教筆者不得不讚一個好。

事實上,作為執業會計師的一員,筆者對文中所指,關於執業時所面對的困難及問題,最為感同身受。

筆者於上世紀末投身會計業,經過大大小小的考試及不見天日的工作環境後,在以為可滿師開檔搵食之時,便遇到「未見官先打五十大板」的情況。究其原因,筆者嘗試以懂得不多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理論闡釋,分析執業會計師所面對的往昔今朝。

五大方向看執業路


記得首個面對的問題,便是新進入者威脅(Threat of New Entrants)。所說的並不是會計行業對新入者設下的障礙(當然有關的考試要求及費用亦不低),而是現實的行內前輩,即公司老闆問題。

由於執業的規定,會計師在成為會員後,需要取得一整年的核數經驗,方能獲得公會發牌,而有關的年資並不能中斷。但筆者當時工作的公司,先有審計經理滿師開檔,復有客戶出現非常規性的流失現象,是故筆者在考完專業試,但仍未取得執業牌照(PC)前的個半月時,便成了黎明前的黑暗。皆因老闆覺得是時候「因了解而分手」,而且還很民主地給了筆者選擇權:即自行了斷而換到僱主簽的入會工作經驗或代通知金。結果筆者惟有令覓碼頭,捱過了額外半紅不黑的一年,方能如願以償。

有說因為入場的門檻高,成為執業的會計師後黎明便到來,光宗耀祖且財源滾滾,到時還不肥得連襪子也穿不了?非也!筆者接著便面對第二力:供應商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

細行無力討價還價


慢著,會計師事務所那來供應商?是公司註冊處還是稅局?還是賣紙給你出核數報告那家公司?都不是,供應商是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那位:會計師公會。

在波特模型中有提及,供應方常透過提高投入價格,和降低單位價值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相關的產品競爭力。不能否認,如供應方在行業內具有比較穩固市場地位,而又不受市場劇烈競爭所控制,再加上其產品的買主很多,以致每一個獨立的買主,都不可能成為供應方的重要客戶,又或者買主難以轉換或轉換的成本太高時,供應方就有比較強大的討價還價力量。

現實是,公會所出的會計及核數準則及指引,絕對令大部份如筆者等的小買主毫無討價還價之力,近十年來與國際接軌後更有加速趨勢。當然筆者明白國際性認可的地位無疑令香港更出色,但現實更多面對的卻是客戶多次向筆者表示,複雜的報告不單他們看不明白,連銀行家及稅局也看不明白,不知道為何會計師搞得如斯複雜,當中是否想自抬身價?而核數費無可避免地亦因工序增多而調升。

接著便到第三力的購買者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未知筆者是幸運還是不幸,甫開檔執業便遇上了SARS。經濟環境不振時,正套上了中國人的老話:客大欺主。理論上於客戶來說,核數報告都是同樣的,故此在標準化產品的市場,新手執業者根本很少有機會,向客戶顯示自己是如何交足貨而收取核數費,反而往往在人家「慳得一蚊得一蚊」及當時嚴峻的經濟環境下,被排諸門外。

窄路難行偏向前


第四力所描述的是同業的競爭程度 (Rivalry) 。很多小型執業行(SMP)如筆者般,都知行內競爭激烈,高增值部份如上市、企業併購或融資諮詢等都被納入大行的藍海內,餘下如簿記或審計便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低增值部份,更成了SMP所經歷的紅海──過不了便葬身其中!

最後就是筆者最痛恨的第五力:替代品威脅 (Substitutes)。執業多年來,見到很多會計公司叢生,致令客戶多番向筆者投訴,既然收費高源於租金貴,何不將事務所搬去較平的工廈?活化工廈近年都如火如荼地進行,很多劈價如提供二千元核數費的會計公司也能生存,我們豈不是在謀取暴利嗎?

然而不可不知,申辦的執業事務所均需於商業大廈內「擺檔」,工業大廈、地鋪或擺地攤走鬼者免談,以免影響會計師的尊貴形象(這個理由可是筆者自己杜撰的,但當年申請開檔時確有如此要求,現今有否更改就不得而知了),這亦間接提高了營運成本。然而,那些非我族類者卻無須受制有關的規限。

總括而言,闊門易入,踏上執業路確是走上窄路,或許要走一輩子,但焉知未來如何?願與各位同行共勉之!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經濟一週〕漸進式的核數意見

漸進式的核數意見


本文刊於1648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筆者曾提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經過核數師審核過後,可以出現不同的意見。最好的當然是「無保留意見」的核數報告(即Clean report)。


而當有部份數據未能按既定的審計準則進行,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有保留意見」核數報告。

讓我們先來重溫一次,有那幾種的「有保留意見」。分別為:「受限制的保留意見」“Limitation of Audit Scope”,即指於審計過程中,核數師未能取得適當及充足的核數憑證,以了解某項財務數據背後的真確性;另一類是「不同意管理層的保留意見」“Disagreement with Management”,亦即核數師並不同意公司某部份的賬目處理方法,或認為有關的處理方法並非按會計準則所要求。

重大影響或不發表意見


至於較嚴重的核數報告,可以是「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Disclaimer of Opinion”或「反對意見」“Adverse Opinion”。這兩種的意見,都是因為有關的會計項目較重大(Material)及數據普遍地(Pervasively)影響賬目,令至予核數師覺得有關的問題,或會影響到賬目是否真實和公允地反映公司實際的情況。

當然無論出了「不予發表對賬目的意見」還是「反對意見」,對投資者而言都是一個警號。而且,大家可以細心留意核數師的報告中有何玄機。

群星紙業控股有限公司(03868)便是一個好例子。公司於2010年的年報中,是一份「拒絕發表意見」(即Disclaimer of Opinion)的報告。當中,核數師便有曾提出,在執行審計的過程及取得獨立審計證據當中,於群星紙業的會計記錄中,發現了某些客戶和供應商的交易及餘額,與核數師所取得的資料並不一致。

不同核數師觀點或異


另外,核數師亦覺得,由於群星紙業某些銀行交易的相關會計記錄文件,可能存在不真實或不可靠,從而令到有關的情況,未能獲得核數師信服其交易是弧立的單一事件。最後,基於相關的信息及文件可信性的質疑,結果便出具了「拒絕發表意見」。

及至2011年的年報,群星紙業轉了核數師。雖然前任核數師曾發出了「拒絕發表意見」的核數報告,但基於可能新任的核數師覺得,早期的數據對2011年的報表影響不如2010年,故只出具了「有保留的意見」。

到了2012年,群星紙業的年報中,核數師的意見已變成了只有強調事項「Emphasis of Matter」,即除了前任核數師的保留意見之外,其他的都不是大問題了。

雖然有關的核數師意見,由2010年的「拒絕發表意見」逐步減至2012年的只有「強調事項」,或可能與換上不同的核數師,就對有問題的會計項目的不同觀點有關。但不可否定的是,年度內賬目的可靠性及完整性,亦是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經濟一週〕控制定義要清楚

控制定義要清楚


本文刊於1647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當企業要採納新生效、或經修定的會計準則時,需要對相關的準則作出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決定是提早採用,還是待準則生效時方將其影響納入財務報表之內。


作為唯一並經營香港的股票交易所及期貨交易所的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00388),其財務報表通常會比其他公司更早採納新生效或經更新的會計準則。就以擬備2012年的財務報表時,交易所就已經提早採用了多項於2013年1月1日及其後開始年度期間生效的新準則。

近年來最大最多改動的準則,莫過於在2011年6月,由香港會計師公會所頒佈的關於合併、聯合安排、聯營公司及披露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當中,包括了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第11號、第12號、香港會計準則第27號(於2011年經修訂)及第28號(於2011年經修訂)。

新準則加入新元素


就以當中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而言,它取代了處理綜合財務報表的部分香港會計準則第27號「綜合及獨立財務報表」,以及香港(常務詮釋委員會)—詮釋第12號的「合併 — 特別目的實體」中的要求。

其中,第10號就如何釐定附屬公司,加添了新的元素。以前,一般對附屬公司的定義,是考慮投資方對該被投資的公司,是否有直接或間接的控制權,通常該控制權的範圍會較側重財政及營運政策方面。

一般而言,如投資方佔有附隨佔投票權或已發行股本一半以上,多會將該被投資的公司列為附屬公司,從而將其從控制權開始日起計,至控制權終止日止的財計入綜合賬目。

上述的分類方法好處是容易理解。但隨著越趨繁複的商業環境之下,有時投資的一方可能只擁有少量的股份,但卻持有如可換股債劵等的衍生性工具,令該被投資的公司有機會於投資方行使有關的工具時,而變成大量持股並構成控制權。

自家獨大或屬控股


故此,新的準則引入了「控制」的新釋義,以令人更加清晰地相關企業之間的關係,並加入了詳盡的指引以處理複雜的情境。第10號的準則提出了三個元素:分別為(1)對被投資者的權力;(2)來自被投資者可變回報的風險或權利;及(3)對被投資者使用權力以影響投資者回報金額的能力。

另外,如投資方一貫且正規地持有被投資方的大多數投票權,而又並無其他單一股東直接或間接控制多過投資方,以及其他非控股權益的股權分散,而所有其他股東聚在一起投票反對投資方的可能性極低時,準則或會將其界定為附屬公司。故此,某些企業以前或無須將某投資的公司納入旗下,但當第10號的準則生效時,便需要重新定位了。

附帶一提的是,有關的變動,需要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第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更改及錯誤更正」的要求,在其財務報表中披露更改會計政策所產生的變化。亦須披露當採納有關新的財務報告準則時,對其首次採納期間的財務報表所可能產生的影響、所知或可合理估計的相關評估資料。



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經濟一週〕球員身價影響公司收益

球員身價影響公司收益


本文刊於1646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無形資產往往會成為公司利潤的提供者,但當有關的情況出現不可預期的變化時,便會影響了公司的財務表現。


讀者很多時都會留意上市公司的營運表現,尤其是其營業額。當然,營業額往往會受很多因素如經濟環境、行業趨勢、市場運作以至個別客戶的潛在條件而有所變動。故此,了解當中變動的因由,便應從根本著手。

若以專注足球業務的伯明翰環球控股有限公司(02309)為例,大家或許可以見到,作為本身擁有英超球會伯明罕足球會的上市公司,其營業額所涉及的職業足球營運,當中包括球隊及其隊員於落場時的贊助、賽季及比賽日的門票收入、以及分銷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廣播協議、杯賽的廣播收入等。

球隊乃無形資產


然而不能不留意的是,擁有球隊本身屬於一項無形資產,皆因職業足球員的身價往往與其衍生的收益成正比。而公司如何處理有關的無形資產,就值得讀者從報表中了解。

按照現時會計準則第38條:「無形資產」所規定,無形資產可以分為依有關合約所定的有限制年期及無限制年期兩種。從伯明翰環球的年報中可以知道,公司所收購的註冊球員屬於前者,而準則的要求是將具有限可使用年期的無形資產,按其於估計可使用年期內以直線法確認作攤銷。故此,伯明翰環球以有關球員的合約期間作全數攤銷,年期介乎一至五年。

而當管理層認為有關的球會有機會達致一線隊出場的合約協定次數,就會以應計款項計提撥備。倘若有關的結果並不確定,則應付的最高金額披露會以或然負債仍示。

身價因聯賽表演而定


至於伯明翰環球中所擁有的另一項無形資產,則是關於其基地位於英國伯明翰市的職業足球球會的商標。公司將其界定為具有無限可使用年期,故此,按準則並無作出攤銷的需要。

當然,除了落場所產生的利潤之外,基於球隊本身為無形資產,很顯然可以從中衍生出不同的營運及利潤。例如伯明翰環球就與獨立第三方訂立協議,以於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間的五個球季內,使用Birmingham football Club(「BCFC」)的標誌製造運動服裝作為回報。

就此,伯明翰環球便可以藉收取特許權使用費,作為公司的收入來源之一。當然,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會按BCFC於英超或歐霸盃比賽的表現,以及參考已售運動服裝淨售價總額而釐定其某百分比。

不過,不幸的是BCFC於2010/2011年的球季由英超降班後,其合約的獨立第三方已提前終止協議。而2011/2012年在附加賽中球隊被淘汰,因而失去機會重新晉升英超,亦因而令其第二年留在冠軍聯賽,從而影響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收益。

就上述的情況,伯明翰環球的核數師亦因無法準確地確認使用BCFC標誌時所產生的特許權使用費收入,以及無足夠內部監控系統可供進行審核為由,而發出了不發表意見的核數意見。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稅務知識 〕稅局如何秤身家?

稅局如何秤身家?


本文曾刊於2013年5月30日Metro Daily



大家都知道稅局的權力不少,尤以追稅方面。的確,稅收是維持公共開支的一個主要來源,故此《稅務條例》賦與稅務局頗多方法去追稅。

就如何評定納稅人的稅負,以「秤身家」較為人熟悉。那麼稅局是如何替人秤身家?

其實原理並不複雜。假設納稅人月薪1萬元,一年收入就是12萬,七年合共有84萬。而當稅局替納稅人秤身家時,會先行找出七年前的淨資產(即資產減負債),再比對今天的淨資產。假設七年前納稅人有50萬淨資產,七年後卻有150萬,試問就算不吃不喝,也不能累積如斯數目的財富,稅局當然會進一步查稅了。

惟上述例子是極度簡化,因為當中仍需要對總收入作某些調整。例如當納稅人中了六合彩20萬,便會予以從上述的150萬淨資產剔除,減為130萬,因為有關的彩金可以解釋其20萬的資產增加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稅務知識 〕我無須報稅

我無須報稅


本文曾刊於2013年5月29日Metro Daily



有些行業像補習老師、教琴導師或自由職業者,如Home office的撰稿人或上門的推拿師,都會有個錯覺,就是既非受薪,亦無商業登記,便覺得不用報稅,其實並不正確。

雖然上述的納稅人都不屬於公司僱員,但從其工作所賺取的入息,卻符合《稅務條例》第14條中,所指的「在香港經營任何行業、專業或業務所得的利潤」的定義。當然,由於納稅人並無向稅局申請商業登記證,所以便不會收到報稅表,故此便出現「我無須報稅」的錯覺。

事實上,除了小販、漁民、從事園藝的種田或種花人仕、擦鞋仔或慈善機構外,所有營商者都需要申請商業登記證。故此,若稅務局「嚴格執法」,除可要求納稅人報稅外,還可加控不遵守《商業登記條例》。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一週〕了解終止業務 加強深入分析

了解終止業務 加強深入分析

本文刊於1645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公司的營業狀況,有時會因經濟問題或轉形而來個大改變。通常,有關的情況都可以從財務報表中了解一二。而這種轉變亦有機會令公司踏上新的層面。

前稱城市電訊(香港)有限公司的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01137),主要從事多媒體業務。其實,從其2012年的年報中不難發現,公司較早前出售了所有包括固定電訊網絡(即固網)及國際電訊(即長途電話)的業務,而銳意專注於其多媒體業務。

何以見得?其實年內從香港電視的年報中,已反映了一項頗重要的交易:出售香港及加拿大的電訊業務。從交易中可以看到,公司獲得了一筆約48.73億港元的代價,以作為二十年固網及長途電話的總結。

分成兩大業務


從其截至2012年8月31日止年度的綜合損益表中,可以見到有「持續經營業務」及「已終止業務」兩大類。來自持續經營的業務錄得7,382萬的虧損,但已終止的業務卻錄得除稅後的溢利,金額更達到37.71億。

按會計準則中的《財務匯報準則5》,已終止業務本身原是公司的業務一部分。以香港電視賣出的固網及長途電話業務的個案為例,由於終止業務來年便不會再出現,故此若將有關的營運數據,包括生意額、相關的開支及銷售成本、運作時所衍生的現金流統一反映於賬目上,無疑令報表的閱讀者有所混淆。

再者,不撇除有關的終止業務,相關的持續經營業務更難與去年或來年作有效及有意義的對比,以清楚了解公司的財務表現。故此,準則要求,倘若一項業務被歸類為已終止業務時,其賬目將於收益表以單一項目呈列,當中至少需要包括:(i)已終止業務的除稅後損益;及(ii)於出售資產或出售構成已終止業務的組合時,所確認的除稅後收益或虧損。

賣家當賺一筆


就香港電視的已終止業務而言,基於公司於2012年3月31日已向買方訂立買賣協議,以出售固網及長途電話業務,而當中亦定出包含了網絡開支及銷售成本,即支付予本地及海外營運商的互連費用、租線費用、節目費用,以及收費電視服務的製作成本,故此讀者便可從其綜合財務報表中,尋找到已作重列的已終止業務部份的營運情況。

再參考已終止業務的現金流量狀態,進一步能見到其淨現金流入額為45.39億,當中主要由投資活動貢獻。其次,有關的出售行動令香港電視產生頗正面的財務影響。因為當中所出售的資產淨值,包括了商譽、固定資產、應收賬及銀行結餘僅值14.91億,但卻能賣得48.73億!扣除了授予無形資產,即包括電訊容量不可剝奪的使用權及電訊服務使用權後和相關的交易成本後,出售已終止業務最終錄得35.2億的收益。顯然易見,「賣家當」為公司賺了一大筆。

與此同時,雖然「賣家當」為公司帶來了一次性的進帳,但讀者可別忙了持續經營的業務才是往後的主力收入來源,故於分析將來的財務表現時,亦應謹記了解。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工會的二三事

工會的二三事


〔本文刊於2013年5月24日信報「年青有計」〕


筆者曾經以「工會」為名撰文,帶出會計業界的辛酸情況。欣見於拙作見報數日後,有另一位作者於信報內以此為題行文,作進一步的探討,並且於網絡上廣為開傳,另筆者悲喜交集。

喜的當然是劣文令人引發興趣及掀起不同層面的討論,惟悲的卻是因筆者詞窮文拙,以致令部份朋友誤解。

就卓文兄借筆者劣作「香港會計師『工會』」而撰文之「會計工會」,翻查筆者之原文中,並無刻意將「公會」或「工會」作地位上的比較,亦無直接或間接地作出褒貶之意,更遑論作矮化任何一方之舉。相反地,筆者認為「工會」當中的工作人員,其專業知識著實不在少數,而且從業員的貢獻,亦非只單靠出賣勞力所得。

工會並非降級產品


是故,筆者充其量只是以其名稱上的分別,作出職能上的分析,並輔以事實作為支持。若因此得出將公會變成工會是為「降級」的結論,實非文章之原意,而且筆者亦不認同。

以「工會」爭取權益云云,純屬筆者天馬行空式的想法,惟筆者自覺尚未算是卓文兄文中所指之「不知民間疾苦的新一代」,其原因闡釋如下。

先說筆者始於90年代初期入行,至今待在會計業界也有二十個寒暑,雖不算得是會計業界的名流,恐怕亦不能歸類為「不知民間疾苦的新一代」會計師。

打從初入行的新鮮人,至今時今日略有小成,自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討口飯吃。筆者眼看到的是各大小會計師行,因推陳出新的監管條例、與時並進的會計準則及白熱爭競的業界同行,在在感受到各會計從業員長工時的問題,雖未致惡化卻並未見改善。究其原因,或許是會計真有其匯報的時間局限性,以及各會計師行所追逐的利潤增長所致。

處身於會計洪流的中游位置,筆者見到的是前浪(會計界的前輩們)昔日所享有的優越地位,以及後浪(年青會計師)今日所面對的惡劣環境及各樣競爭。筆者愚見,如按卓文兄之意見,將選票投給支持標準工時的政黨,並非解決問題之根本,反倒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是因標準工時乃停留在工業時代思維的產物,亦即將工作量化的基本概念。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殺頭的事有人做,賠本生意無人問。」連殺頭的這麼一件大事,只要肯出錢,都會有殺手代勞;但當遇到賠本生意時,人們卻避之則吉。可見賠本生意是如何令人厭惡。

就標準工時及現時生效的最低工資而言,以及其漣漪效應影響,從營運的角度看,不就是增加成本及減低利潤的關鍵所在?作為會計師,當成本增加而引致公司的利潤減少(或出現虧損)時,應該怎辨?不外乎是開源及節流!面對非業界以本傷人的競爭者,開源似乎並非人人適用。那節流時受壓的又是誰?答案是不言而喻了吧!

故此,筆者覺得,與其立法對各行業作出諸樣的限制,倒不如回歸根本,從雙方的利益著眼點作教育還好。以筆者的事務所為例,奉行的是有償加班,因為筆者認為員工乃公司的重要資產,有付出自然應該得到應有的回報;再者,若單純以金錢量化雙方的關係,並不持久。是故除卻應得的報酬外,融洽的工作環境、適當的晉級階梯及合理的知識增益,亦是不可或缺。

另外,國內市場發展潛力優厚,會員應該北望神州,筆者絕對認同。反過來說,亦即表示香港的業界潛力匱乏。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年前筆者就曾撰文「尋找會計師的螢火蟲」,當中提到北上發展或令年輕男女感情易受考驗,聚少離多引致悲劇。

歷史巨輪不斷重演


而筆者自身處境亦可引以作例:由於人口老化的問題,上下四代均需筆者著手處理安排,難有多餘空間及時間「搭順風快車」,是不能也、非不為也。那末筆者又是否需要申請低級政府工,以獲取「一份定時工作」?

架建工會,回應各大小從業員的訴求,只是出於問題徵結難以解決之其中一法。歷史巨輪不斷重演,筆者寄望,會計界可別翻版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就好了。


在十八世紀中,法國政府四處征戰,英法七年戰爭及北美獨立戰爭支出龐大,大量國庫耗於君主的娛樂活動、大事修葺皇宮及取悅愛人等。例如路易十六極其疼愛其妻瑪麗·安東尼特,縱容她生活奢華浪費、揮霍無度。最後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於1788年宣告破產。

由於政府花費龐大,人民需承擔重稅。然而當時稅制極度不公平。貴族及教士只需支付極少的稅金,擁有法國十分一土地的教會無需支付任何稅金,而財政能力最低的平民階級則需支付近乎全部的稅項。人民生活困苦,對政府不滿日深。

在1788年春,法國發生旱災,並且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3年前乾旱中恢復過來,在上次乾旱中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請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閒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厘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持續不斷的自然災害造成法國糧食短缺,飢餓的民眾也越來越憤怒,暴力傾向也越來越明顯。毀滅性的雹暴之後的一年裡,麵包的價格漲到最高。上圖為於1789年7月14日巴斯第監獄被攻佔的那一天,麵包的價格也達到最高點。

[法國大革命的起因: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稅務知識 〕最具成本效益的子女免稅額申報

最具成本效益的子女免稅額申報


本文曾刊於2013年5月16日Metro Daily




筆者作為註冊稅務師,不時會面對客戶一些刁鑽的稅務問題。比方說,有一位很有計劃節稅的客戶,就問及在那一日出生的子女,才可享有「最具成本效益」的子女免稅額。

問題本身或者可理解為:既然子女免稅額是該課稅年度出生便可以享有,那若將剖腹生產的時間設定為3月31日,那豈不是可「盡享」子女免稅額?

筆者亦不得不佩服該客戶的「心思細密」。其實,如果稍為留意一下,就可以知道事實並非如此。試想十八年後,該名子女於課稅年度完結前過渡生日,那隨後的一年納稅人便不能申報其子女免稅額了(若該名子女為全日制學生則例外)。故此,有關的免稅額只不過是先於出世時的課稅年度獲得,所以並無任何「著數」或「盡享」之處。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稅務知識 〕如何避免雙重徵稅

如何避免雙重徵稅


本文曾刊於2013年5月15日Metro Daily




現今很多香港人都需要中港兩邊走,當收到報稅表時,有時或會感到困惑:我在大陸已經交了稅,為何還要報稅?又或者,既然覺得不用納稅,就乾脆填上「零收入」就算了。

其實,香港稅務局並不知道納稅人是否已在其他地方繳稅。故此,若有關的收入全數或部份已經納稅,而跟香港的薪俸稅性質上大致相同,納稅人就應該先於報稅表填上總入息,再於報稅表的附錄的第4部分內,填上已納稅的有關收入,以便就其入息根據《稅務條例》第8(1A)(c)條向稅局申請豁免徵稅。

須留意,納稅人於申請豁免雙重徵稅的同時,亦需要一併提交已完稅的証明文件。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香港會計師「工會」

香港會計師「工會」


〔本文刊於2013年5月10日信報「年青有計」〕


記得去年,筆者於報章上,見到某會會長的會計師同行接受訪問,惟未知是記者的文化水平或是溝通問題,竟將其學會名稱由「公會」誤寫成「工會」。報導出街後,網民當然地以此作為笑話。雖然筆者覺得有關的錯誤應為無心之失,卻興起了查考有關名稱的分別。

作為會計師的一員,最熟悉的莫過於以「成功關鍵,成就共見(The Success Ingredient)」為口號的香港會計師公會。

貴為香港唯一法定的專業會計師註冊組織,公會專責監管在香港的會計專業,包括處理會計師的註冊、舉辦專業考試、制定專業道德標準及監管會員操守和專業水平等。

由於其獨市性質的關係,公會地位超然,會員皆以其馬首是瞻。而且由於組織亦涉及多方團體,諸如執業會計師、銀行界、商界會計人仕(PAIB)、監管機構、學術界以至政府的財政體系的利益,故以「公會」命名,自是理所當然。此舉亦可顯出其「公平、公正、公開、公道」的理念,以及業界及公眾對公會期望的公信力。

「專」貴地位 業界超然


不說不知,市面上的公會多如恆河沙數,規模較大的有大律師公會、銀行公會、投資基金公會、報業公會,中小型的也有如業主聯盟公會、中醫師公會以至專業攝影師公會等等。一般而言,公會的專業性或獨立性形象,可以說是不言而喻。

反之,「工會」雖然同音,但組織架構多以人數取勝。其實,工會原意是指基於共同利益而自發性組織的社會團體,為著一個或多個的目標而建立。

早期的工會源自於以打破中世紀商會的壟斷,而由學徒與幫工自發而成的社交性組織或互助性機構,目的是幫助工人就其薪資與工作時間等問題,向行會師傅及中間商進行討價還價,並且組織個別如罷工行動,以回應己方期望的訴求。

就以近日鬧得全城熱烘烘、長達四十日的罷工行動為例,當中的碼頭工會便正正是工會的典型。通常工會組織的高層人仕多由員工選出,以代表廣大員工的利益。亦因為個別工人的談判及議價能力有限,故此工會多以發動罷工或抗議等抗爭行動作回應。雖然有關的工潮已經告一段落,惟筆者相信,真正的集體談判權才是日後的主菜。

業界會員 地位黯然


或有人會說,「工會」是給非專業工種或勞動階層的工人組織的別名,筆者對此卻不敢苟同。觀乎本港的工會當中,有公務員總工會、建造業總工會、鐵路職員工會、印刷業工會、海員工會以至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等,當中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在少數,從業員的貢獻亦非只單靠出賣勞力所得。

那麼,從事會計業的仝人究竟應身處公會還是工會?依筆者愚見,公會需要平衡各方持份者的利益,亦務必要維護業界的尊嚴,以公會之名運作實在無可厚非。惟不少同行都覺得,無論是中小型行的會計師與大會計師行之間的利益矛盾,或是年長已上岸的前輩與年輕會計師所面對的前境落差,以至會計師的長工時及對外予人的專業形象等,均不能簡單地寄望公會可以一一解決。

進一步而言,會計界長工時的問題存在已久,而行業人數的高增長率亦躍見於各討論層面上,加上不時新加入的各樣準則及監管規條,實在無法不叫人嘆息會計業界的辛酸。

忽發奇想,為著維護業界自身的權益,會否考慮架建工會,以回應各大小從業員的訴求,例如爭取合適工時及合理待遇?或許又可以換個方式,以閒聊為主、協會為命,作全天候式的深入討論?雖然此等想法有點流於天馬行空,卻不失為凝聚業界的一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