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經濟一週〕睇財務報表揀股要小心

睇財務報表揀股要小心

本文刊於1572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筆者為一名執業會計師,從事會計行業近18年,每天需要審閱客戶各類型賬目。很多時候,客戶都會討論股票行情,尤其是初相識者,又或慣常穿梭於股票市場的客戶。他們談論大市走勢、市場動向,買哪隻股票好,又或是於何時買或沽股票,甚至乎有關哪隻股票的獨家消息等。


平心而論,很多人買賣股票,都是希望賺取額外收入。參考報章或雜誌的股評文章,是一般投資者的指定動作;甚至部份人只需要一個號碼,便全速投入市場,哪管該號碼是股票還是認股權(即俗稱「窩輪」者)。

會計準則不斷更新


然而,大家在真金白銀作出投資前,其實可以參考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及其相關的通告及訊息,方才決定應否投資。當然,財務報表動輒半吋至一吋厚,令人眼花撩亂,內裡一些會計學上的技術名詞,更叫人摸不著頭腦,行外人一般都會敬而遠之。

事實上,自上世紀末的亞洲金融風暴開始,到近期的金融海潚為止,當中更加插入了幾家跨國巨企的粉飾賬目,或借用了各式各樣會計準則的灰色地帶,「調教」出看似合理而又令人眼前一亮的業績後,無可否認的是,會計準則越趨繁複,以杜絕此等行為。

故別說是外行人看不明白報表,就連很多會計界的同業都各有詮釋;而且準則的更新程度,於近兩三年更有越來越快的趨勢(有時連尚未生效的準則都改!)。因此財務報表越見越有分量,同時亦加添了不少會計同業的工作量。更甚乎者,專業的分析師亦因複習多變的會計準則而曾遭遇滑鐵盧。

今年5月,就曾出現瑞銀(UBS)證券分析師發表的研究報告,將恒生指數成分股利豐(00494)的目標價,由16.5元大幅削至9元。其中之一個爭論的重點為「就新會計法下,新購業務產生收益低於商譽毋須減值」。結果利豐罕有地於兩日後發通告還擊,批評瑞銀報告部分評論有「基礎性的錯誤陳述」兼「存誤導成分」。

當中,根據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三規定,任何支付收購代價的調整將反映在損益表中。惟商譽確認將分離於減值,可以較長遠角度考慮,比盈利表現來分期支付收購代價的協議更遠,並可能會或不會導致減值,而事實上根據會計準則是需要做減值。

投資前可多一點安心


其次,報告指新會計法下容許企業轉換支付額外對價條款至盈利,即指未見收購代價轉化為盈利,但利豐亦認為該陳述屬誤導,事實上是不容許這樣做。故此,希望大家於「做功課」的時候,要小心多加留意。

故此,筆者希望藉本欄可與讀者以深入淺出的方法,容易理解的例子,配合上市公司的年報,解構各式各樣出現於財務報表中繁瑣的內容及其意思。亦希望令到讀者可於投資前,多一點安心,少一點擔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