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信報文章〕一起走過執業的日子

一起走過執業的日子

〔本文刊於2013年6月14日信報「年青有計」〕


對近日Bittermelon兄的文章「執業難皆因客戶蠻」,文中關於某會計師事務所的現金劵促銷手法,筆者早前亦見於臉書的留言版上,有關的舉動創意有餘,但網絡朋友卻覺得專業不足。不過其大膽創新的營運方式,教筆者不得不讚一個好。

事實上,作為執業會計師的一員,筆者對文中所指,關於執業時所面對的困難及問題,最為感同身受。

筆者於上世紀末投身會計業,經過大大小小的考試及不見天日的工作環境後,在以為可滿師開檔搵食之時,便遇到「未見官先打五十大板」的情況。究其原因,筆者嘗試以懂得不多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理論闡釋,分析執業會計師所面對的往昔今朝。

五大方向看執業路


記得首個面對的問題,便是新進入者威脅(Threat of New Entrants)。所說的並不是會計行業對新入者設下的障礙(當然有關的考試要求及費用亦不低),而是現實的行內前輩,即公司老闆問題。

由於執業的規定,會計師在成為會員後,需要取得一整年的核數經驗,方能獲得公會發牌,而有關的年資並不能中斷。但筆者當時工作的公司,先有審計經理滿師開檔,復有客戶出現非常規性的流失現象,是故筆者在考完專業試,但仍未取得執業牌照(PC)前的個半月時,便成了黎明前的黑暗。皆因老闆覺得是時候「因了解而分手」,而且還很民主地給了筆者選擇權:即自行了斷而換到僱主簽的入會工作經驗或代通知金。結果筆者惟有令覓碼頭,捱過了額外半紅不黑的一年,方能如願以償。

有說因為入場的門檻高,成為執業的會計師後黎明便到來,光宗耀祖且財源滾滾,到時還不肥得連襪子也穿不了?非也!筆者接著便面對第二力:供應商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

細行無力討價還價


慢著,會計師事務所那來供應商?是公司註冊處還是稅局?還是賣紙給你出核數報告那家公司?都不是,供應商是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那位:會計師公會。

在波特模型中有提及,供應方常透過提高投入價格,和降低單位價值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相關的產品競爭力。不能否認,如供應方在行業內具有比較穩固市場地位,而又不受市場劇烈競爭所控制,再加上其產品的買主很多,以致每一個獨立的買主,都不可能成為供應方的重要客戶,又或者買主難以轉換或轉換的成本太高時,供應方就有比較強大的討價還價力量。

現實是,公會所出的會計及核數準則及指引,絕對令大部份如筆者等的小買主毫無討價還價之力,近十年來與國際接軌後更有加速趨勢。當然筆者明白國際性認可的地位無疑令香港更出色,但現實更多面對的卻是客戶多次向筆者表示,複雜的報告不單他們看不明白,連銀行家及稅局也看不明白,不知道為何會計師搞得如斯複雜,當中是否想自抬身價?而核數費無可避免地亦因工序增多而調升。

接著便到第三力的購買者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未知筆者是幸運還是不幸,甫開檔執業便遇上了SARS。經濟環境不振時,正套上了中國人的老話:客大欺主。理論上於客戶來說,核數報告都是同樣的,故此在標準化產品的市場,新手執業者根本很少有機會,向客戶顯示自己是如何交足貨而收取核數費,反而往往在人家「慳得一蚊得一蚊」及當時嚴峻的經濟環境下,被排諸門外。

窄路難行偏向前


第四力所描述的是同業的競爭程度 (Rivalry) 。很多小型執業行(SMP)如筆者般,都知行內競爭激烈,高增值部份如上市、企業併購或融資諮詢等都被納入大行的藍海內,餘下如簿記或審計便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低增值部份,更成了SMP所經歷的紅海──過不了便葬身其中!

最後就是筆者最痛恨的第五力:替代品威脅 (Substitutes)。執業多年來,見到很多會計公司叢生,致令客戶多番向筆者投訴,既然收費高源於租金貴,何不將事務所搬去較平的工廈?活化工廈近年都如火如荼地進行,很多劈價如提供二千元核數費的會計公司也能生存,我們豈不是在謀取暴利嗎?

然而不可不知,申辦的執業事務所均需於商業大廈內「擺檔」,工業大廈、地鋪或擺地攤走鬼者免談,以免影響會計師的尊貴形象(這個理由可是筆者自己杜撰的,但當年申請開檔時確有如此要求,現今有否更改就不得而知了),這亦間接提高了營運成本。然而,那些非我族類者卻無須受制有關的規限。

總括而言,闊門易入,踏上執業路確是走上窄路,或許要走一輩子,但焉知未來如何?願與各位同行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