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值影響紙上盈虧
本文刊於1628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上市公司報表中,大眾往往留意是盈是虧。不過,有些會計項目很容易左右讀者,以令致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故此,了解有關數據的出處,更能掌握問題所在。
參考聯太工業有限公司(00176)截至2012年9月30日止的財務報表,其綜合收益表中顯示,公司的總收益為14.68億,毛利約三成即4.37億,而年度的溢利則有6,057萬,約4.12%。
惟我們可以發覺,聯太工業除了有「綜合收益表」外,還有一份「綜合全面收益表」緊隨其後。
綜合全面收益表內,顯示的數據始於公司的年度溢利,即6,057萬,再扣除了其他全面收益的總虧損,合共9,278萬,結果全面收益總額變成3,221萬的虧損。
盈虧之謎
聯太工業的財務報表,乃採用了Two Statement Approach的表達方式,筆者姑且釋作「二段式列示」。公司的一般財政狀況,其實已於綜合收益表內反映,然而,因為有部份會計項目,本身需要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而將其公允值反映於賬目內,故有關的調整便跌入綜合收益表內。
由於有關的公允值或會大幅上落,故為免令報表的閱讀人仕,誤會公司的業績時好時壞,準則便要求,將幾類型因公允值調整的項目,開列於年度溢利之後。
此舉的好處,第一是令人較容易比較公司兩年的主要財務表現,第二是有關的調整可以更令人專注公司某部份的問題。
譬如以聯太工業的綜合全面收益表為例,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所謂」的收益或虧損,可以歸納為:
(1) 換算海外業務時產生的匯兌差額,賬面收益約有985萬;
(2) 於權益內確認出的現金流量對沖,約虧損84萬;
(3) 於收益表再利用的約136萬現金流對沖;
(4)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估而導致的11萬虧絀;
(5) 從收益表再利用的承擔,所進行清盤某附屬公司已實現的60萬匯兌差額。
不過,最大的數字是已扣除稅項後,確認界定退休福利計劃的精算虧損,約為9,972萬。
分段列示顯問題
由此可見,上述包括因按公允值而調整的退休福利計劃所出現的「所謂」精算虧損,直接將年度溢利由盈變虧。但大家可要留意,有關的影響並非實際支出,而且相關的估算所涉獵的變數極多。就以其退休福利的承擔為例,聯太工業的負債水平便由2011年的13.22億,大幅飊升至2012年的24.52億,升幅超過八成半有多!
為何退休福利的承擔升幅如此驚人?簡單地說,有關的退休福利計劃所作出精算估值,乃由精算師作出評估。供款計劃或者會於將來時期作出修正及修訂,當中視乎計劃的投資、負債精算釐定值、計劃營辦僱主的財務實力,以及現金流量的有利和不利波動因素而定。
再者,若干參數亦會加入於估算退休福利承擔中,包括:可作退休金供款之薪金之長期增長率、實物利益之增長率、折算率、通脹假設及預期回報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以公允值的角度而言,公司的長遠承擔變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