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成本 善用對沖減風險
本文刊於1606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上期筆者提到有部份的上市公司業務類型較為獨特,今次取材的公司亦類似,而且入場門檻極高,造就了該企業的運作及營運模式。
早幾年某齣頗受歡迎的電視劇近日拍攝續集,描述的是航空公司工作的點滴。今次筆者就以國泰航空有限公司(00293)作為例子,分析該公司的獨特業務。
國泰航空成立於1946年,是一家在香港註冊,及以香港為基地的國際航空公司。提供定期客運及貨運服務,往來全球42個國家及地區共162個目的地。
於2011年的財政年度內,國泰航空的溢利約為55億港元,但2010年卻錄得刷新紀錄的140億港元,究竟為甚麼公司於短短一年內的利潤急降六成之多?
股權出售入賬造就盈利
事實上,如果細閱公司的財務報表及有關的附註,可以得知上年度的巨大溢利,乃因國泰航空將所持有的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香港空運貨站」)及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港機工程」)股權出售的溢利入賬所致。就此項重大的非經常性項目交易而言,所得的一次性盈行約有30億港元。故此,撇除這些項目後,公司的利潤其實是減少約50%。
然而,公司整體的收入雖然增加了9.9%,惟總開支卻增加了近18%。
由於營運飛行業務,無燃油便不能令航機飛行及提供相關服務。故綜觀國泰航空的業務,可以預見燃油成本為整體開支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份。就2011年而言,燃油是最大的單一成本,且佔整體開支的41.5%,共389億港元,較上年度的283億上升37.46%。而上升的原因,除因額外的航班外,燃油價格的持續高企是主要的因素。故公司以燃油衍生工具及透過對沖會計,來管理及減低燃油價格變動所帶來的風險。而國泰航空亦需要就其對沖會計的處理,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財務工具:披露」中的要求,於財務報表中列示。
上天賺錢 落地蝕錢
另外,不說不知的是,飛機於天空上飛的時候是賺錢,但當起飛著陸的時候卻時要付錢。由於飛機起飛前需要機場有關的配套服務如拖車及跑道,而著陸的時候亦需要使用機場的泊位等,故各機場的管理當局均會要求航空公司就有關的事項支付著陸、停泊及其他的航線開支的費用。國泰航空於2011年度的有關支出亦佔總開支的14%,亦較上年度增加了16%,達131億港元。兩者加起上來,單是就硬件(未計員工及其他軟件成本)已佔總營運成本的55%。
雖說營運航空公司的入場門檻高,但鑑於國泰航空於行業的規模及服務客戶的數量,公司正受不同法域的競爭當局進行反壟斷調查及各類型的訴訟。當中如美國、加拿大、韓國、英國、荷蘭及澳洲多宗民事訴訟案(包括集體訴訟及第三者分擔申索)中被起訴,指稱公司的貨運業務觸犯當地的競爭法。基於國泰航空未能就全部潛在的負債作出評估,故只可根據事實及情況,於賬目中作出撥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