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經濟一週〕披露要求需要了解清楚

披露要求需要了解清楚

本文刊於1594期經濟一週
因排位問題,內容與刊出之文章或會有所出入。
文中所引述的上市公司只用作對會計制度或準則的詮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仕推介股份的意圖。


自從經歷過千禧年初的數間外資大型企業賬目問題之後,國際會計準則不斷更新及變得複習。當中,披露的要求之多及廣,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以「國際會計準則」(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ASs”)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s”)擬備的財務報表,一般均以數以十頁至百頁計。上市公司更加要符合上市條例,報告便更加厚了。其中,除卻有財務狀況表、全面收益及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及權益變動表外,賬目的附註往往佔年報最多及最詳盡的部份。

很多銀行的貸款部門經常向筆者投訴,收到公司的賬目後,發現附註中有很多複雜而難懂的詞彙。而當他們要審批時,部門往往需要客戶或向會計師了解這些資料的含意。舉例如以香港建屋貸款有限公司(00145)2001年度的報表為例,除了常見的主要會計政策,介紹及解釋賬目上的一些會計學上的用詞,包括何謂金融工具、如何計量稅項、附屬公司的入賬方式或收益何時確認等外,有頗多的篇幅是關於披露及符合有關會計準則的要求。

眾多披露要求


其中,首先會有「估計不確定性之主要來源」。由於公司於釐定會計政策之時,往往須要公司的管理層如董事局等,對公司的資產及負債作出一定的判斷、估計及假設。最簡單常見的假設就是以「持續經營」作為賬目的基準。即是說如果公司於結賬時已不能持續經營,很多數據的量化方式便會完全不同:應收的賬目會收不到,應付的賬目不會付出--因公司已不再運作了。

另外多會出現於上述披露情況者,計有所得稅的計算方式,或未能與稅局達成協議而出現重大偏差所導致的額外稅負,或如香港建屋所指,當按揭貸款、應收貸款或可供出售投資的減值撥備,於釐定所考慮減值的客觀證據等等。

當然,雖說以客觀證據作為釐定的基礎。但由於計算減值撥備時,多會以資產的賬面值及按原實際利率折算,估計出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之差額作計算。當中所用的評估或難以量化,故準則要求有適當的披露。

如何管理風險亦要知道


此外,尚有「資本風險管理」一項的披露要求,準則要求賬目中描述關於公司的資本及相關的管理情況。然而,依筆者的意見,大部份的公司多會以「百搭」的字眼作註解。以香港建屋的賬目為例,所披露的節錄如下:

「……管理資金以確保本集團內之企業能夠持續經營,使利益相關者獲得最大回報……」,「……資本架構包括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包括已發行股本及儲備……」以及「……透過監管現金水平、派付股息及發行股本及可換股債券選擇權管理其整體資本架構……」

可以見到,上述的「資本風險管理」的確能令閱讀報表者了解公司如何管理其資本,但很多時大部份的公司都用上相類似的字眼。

另外,披露要求還包括風險管理一環,由於當中所衍生的枝節頗多,下期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